第1章 現代社會生活與女性心理健康(1 / 3)

一、現代社會生活與女性心理健康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每個人都麵臨著不同程度的壓力,如生活上的、經濟上的、家庭上的、工作上的等,而這些都是由現代社會生活的特點所決定的。女性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支柱,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其心理健康也愈來愈受到關注。

(一)現代社會生活的特點

1.多元化、信息化、全球化

多元化、信息化、全球化對現代人來講已經不是陌生的字眼。現代社會是一個集科學、技術、政治、經濟、文化於一體的多元的社會,信息資訊更是鋪天蓋地地充斥著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有資料表明,世界每年都有80多萬種不同的書籍麵市,假如我們每天讀一本,也得花上兩千多年才能讀完。據有關專家統計,一份《紐約時報》所包含的信息比一個生活在17世紀的普通英國人一輩子所接收的信息可能還要多。資訊正以前所未有的變化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也正因為如此,許多人患上了資訊恐慌症。職業女性一族更是時時憂慮自己無法把握所謂的時勢,唯恐自己會“過時”,為社會所淘汰。

知識經濟信息化、全球化的發展也對女性提出了多元發展的要求。20世紀90年代以後,社會的多元化進程大大加速了。最能表現社會生活多元化的特征是社會就業結構的變化。但是,目前的女性過多地把自己的專業選擇局限在文秘、外語等傳統的女性社會分工領域,以至於在高級專業人才和科技係統的學科帶頭人中,女性所占的比例非常少。女性選擇的專業集中在“金字塔”的底部,這必然導致女性人才在相對不重要的領域發生堆積,而在代表社會發展方向的高新技術和產業領域則極度匱乏女性領導。如此愈演愈烈,將使女性人力資源配置變得更加不合理,最終影響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

2.快節奏、高壓力、強競爭

快節奏、高壓力、強競爭是現代社會生活的另一大特點。現代人常常感歎的一句話就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可見,現代社會生活的節奏之快。在競爭壓力之下,人們提倡一種高效率、快節奏的行為方式,提倡用盡量短的時間、盡量少的環節辦成盡量多的事情。快節奏同時也導致強競爭,強競爭又導致高壓力,高壓力繼而引發了現代人一係列的身心疾病,而這些身心疾病不僅對工作人員及其家庭生活造成傷害,同時也會導致企業生產力和競爭力下降,甚至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

現代醫學顯示,由於快節奏、高壓力、強競爭而導致的職業性精神疾病發生得越來越頻繁。這些職業性精神疾病包括焦慮症、抑鬱症、適應障礙症、軀體化疾病、睡眠或飲食障礙及酒、藥物成癮問題等。常見的職業壓力症候群主要有科技壓力症候群、燃燒症候群、婦女職業症症候群及人事異動症候群等。

3.物質化、舒適性、高品位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物質生產極大豐富,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物質化、舒適性、高品位的生活是現代社會生活的一大特色,而追求舒適和高品位的生活也是現代人追求的生活目標。然而,由於地域、資源分布的不平衡,從目前的狀況來看,社會發展畢竟是不平衡的,貧富差距還是極其嚴重地存在於社會的每個角落。一些先富起來的大款們奢華的生活從各個方麵強烈地刺激著每個人。生活在這樣一個繁華多彩的世界裏,耳濡目染著都市的物質文明和現代氣息,作為占絕大多數的都市女性工薪一族,時常感到薪水缺乏,囊中羞澀。五光十色的世界又不斷刺激著她們,誘發女性的喜怒哀樂的複雜情緒,於是在心身與外界之間就有產生失調的可能。追求物質化、舒適性、高品位的生活無可厚非,然而,如果不能把握方向,不是從自己的實際出發而是一味地追逐,則可能使自己迷失方向,甚至墜入犯罪的深淵。當精力較弱、智能不足或有生理缺陷,而外界的刺激又是如此精彩時,則容易使人自卑、沮喪、失去朝氣。特別是在一些男權文化比較明顯的組織機構中,女性付出更多的努力,卻得到很少的回報,還要時時擔心自己會因表現不佳而被降職或解雇,自卑焦慮的心理油然而生。

(二)現代社會生活對女性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

1.中國現代女性麵臨種種問題

中國現代女性正麵臨著種種挑戰。在改革大洪流的衝擊下,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科學信息迅速膨脹,生活節奏逐漸加快,這些使她們心理上原有的平衡受到極大的震動。由於女性自身的生理與心理特點的製約,加上多重的社會角色的困擾,傳統觀念又給她們以束縛。因此,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她們麵臨著比男性更多的困惑,心理衝突的發生比男性更加頻繁。她們希望自己在事業上能夠成功,但在成才的路上卻心理障礙重重;她們渴望得到幸福的婚姻、美滿的家庭,但是又缺乏婚戀心理知識與家庭管理的技巧和藝術;她們想追求美的風度,但又不甚了解永葆女性魅力的訣竅;她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卻由於教子無方而遲遲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她們想保持心理健康,但又缺乏心理衛生與心理保健的知識;她們希望在社交中得心應手,但又缺乏交際的藝術……總之,現實生活中的不少女性,由於心理衝突或心理障礙而使自己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以至身心健康都受到影響。

2.由各種未能解決的問題而導致的高自殺率

相關統計數據結果顯示,中國女性自殺有兩個高峰年齡段,一是15~24歲,二是60歲以上,其中,3/4的人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有專家分析認為,青年人因戀愛受挫、夫妻矛盾、家庭糾紛自殺的占多數,女性自殺行為多發生於月經前期。過去農村婦女自殺率較高,近10年,18~25歲的城市婦女自殺的人數上升較快,大多因婚戀、工作遇到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時衝動而引起。另外,抑鬱是導致自殺的一大凶手,因為產後抑鬱而導致自殺的案例也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