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占山
馬占山,我國著名的東北抗日英雄,1885年11月30日出生於吉林省懷德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年輕時因不滿官府壓迫和困難家境,曾一度上山為綠林好漢,後入清軍吳俊升部當哨官。辛亥革命後,曆任奉軍少校連長、營長、團長、步兵第3旅旅長、黑龍江省政府主席軍事總指揮。抗日戰爭時期,馬占山一度出國訪問歐亞國家,回國後曆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東北挺進軍司令,率部多次與日軍交戰,曾一度訪問延安,毛澤東親切地稱他為“抗日同誌”。
【毛澤東評點馬占山】
馬占山在東三省的抗日行為,也是統治者營壘中的一個分裂。
——摘自《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146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馬將軍八年前在黑龍江首先抗日,那時紅軍在南方即致電熱烈祝賀,八年之前紅軍已與馬將軍成為抗日同誌……馬將軍年逾半百,仍在抗戰的最前線與敵周旋,這種精神值得全國欽佩。
——摘自《馬占山將軍》第233頁,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10月出版。
【馬占山小傳】
1885年11月30日,在吉林省懷德縣毛家城鎮毛家城子村西炭窖屯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男當家的高興地抱著一個剛出生的男嬰,給他取了一個豪邁的名字:占山,字秀芳。他希望兒子長成後,能夠成材,獨當一麵,光宗耀祖,徹底改變家庭目前一貧如洗的麵貌。馬占山的祖籍本在今河北省豐潤縣,因為嘉慶初年,天災人禍,民不聊生,他祖父才拖兒帶女隨著逃難大軍流落到東北。
19世紀末期,清王朝統治已日暮途窮,各國列強瞅準時機,紛紛將擴張的魔爪伸向中國這塊廣大而富庶的古老土地。馬占山就是在這動蕩不安的年月,結束了短暫的童年生活。七八歲時,他已能獨立給一個叫薑大牙的地主家放馬。馬占山12歲時,母親撇下一對沒滿月的雙胞胎,貧病交加而去世。不久,由其姨母做主,馬占山與家中大他3歲的童養媳杜讚義圓房,擔負起了養家口的重擔。在馬占山的眼裏,他的媳婦不僅是一個出色的妻子,更是一位對人體貼、尊老愛幼的好大姐。杜讚義在馬家任勞任怨,辛勤持家,周全地照顧著一家老小。
由於生活條件極度艱苦,馬占山的身體很瘦弱,個頭也非常矮小。但他從小練就了一身關東漢子標準的硬骨頭。18歲那年,薑大牙誣陷他偷了馬,馬占山拒不承認,遂被薑大牙送到警察局,遭到嚴刑拷打。馬占山被打得全身上下沒一塊好皮膚,可他緊咬牙關,就是不吐一個“偷”字,並暗暗立誓,一定要報仇雪恨,為窮苦人揚眉吐氣。父親用家中僅有的一塊麥地和一頭毛驢為他贖身後,趁父親和妻子不注意,馬占山離家出走,上了懷德縣西邊的哈拉巴喇山(又名黑虎山),落草為寇。作為一個大字不識的貧苦農民,上山入夥,這也是馬占山所看到的惟一能揚名立身、救世濟民的道路。馬占山上山後,由於他的精明幹練、重情講義和一身能騎善射的好功夫,很快贏得眾兄弟的推崇,讓他當了“老大”。不久他即率領著弟兄們回鄉,狠狠地教訓了一頓薑大牙,為長期受薑大牙壓迫的父老鄉親們出了一口惡氣。
1904年,日俄帝國主義為爭奪我國東北疆土,置我國主權和人民的生命於不顧,悍然在中國的土地上展開掠奪戰爭。馬占山的家鄉懷德一帶作為沙俄侵略軍控製的中心,迅速卷入戰爭的旋渦。1905年,日俄戰爭以沙俄戰敗而告終。馬占山積極響應清政府的收編政策,帶著一幫“綠林好漢”投誠,加入到地方遊擊隊來,馬占山被地方官任命為遊擊隊的哨官,在清軍奉天後路巡防營統領吳俊升的麾下,從事剿匪活動。辛亥革命後,馬占山便跟著吳俊升一直追隨奉係軍閥張作霖。在長期的剿匪鬥爭和軍閥混戰中,馬占山率領部隊出生入死,奮勇殺敵,因屢立軍功,再加上他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使他由最初的一名遊擊哨官升任正規軍吳俊升部哨官,不到兩年,又被提升為中央騎兵第2旅第3團少校連長,率部駐防懷德縣城。此後他一路飆升,一直到1928年擔任步兵第2旅旅長。
1928年6月3日,張作霖在日本帝國主義陰謀炮製的沈陽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亡,由張學良接掌奉軍帥印。張學良經過一番慎重思慮,毅然以民族利益為重,決心東北易幟,歸附國民黨中央政府,致力於振興中華民族的偉業。奉係軍閥統治結束後,馬占山作為新成立的東北邊防軍的一員大將,被任命為黑龍江省剿匪司令。1929年改任黑龍江省騎兵總指揮,次年又調任黑河鎮守使兼警備司令、步兵第三旅旅長。
馬占山驍勇善戰,威震關東。他那為朋友兩肋插刀、赴湯蹈火的俠肝義膽,也為人由衷佩服。但從他身上也不難看到作為一個舊軍閥的種種惡習,甚至沉湎於個人功成名就的享樂不能自拔。1931年9月18日,日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槍聲,徹底喚醒了沉睡在他心底的愛國良知。隨著遼、吉兩省大部國土迅速被日侵略軍占領,黑龍江省局勢岌岌可危。時任黑龍江省省長兼東北邊防副司令的萬福麟躲在北平,由其兒子萬國賓主持黑龍江省軍政大局。麵對日寇的大軍壓境和漢奸走狗的威逼,萬國賓束手無策,惶惶不可終日。當時,黑龍江省的局勢實際上已陷入群龍無首、風雨飄搖的境地。10月10日,馬占山被張學良任命為代理黑龍江省政府主席兼黑龍江省軍事總指揮。
國難當頭,大丈夫當挺身而出。馬占山毅然接過委任狀,和黑龍江省廣大愛國官兵和人民群眾站到一起,不顧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政策,堅決抗日。在就職典禮上,他慷慨激昂地陳詞:“……望各位群策群力,共相讚助,各盡其職。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擾亂治安者,決以全力鏟除之,以盡我保衛地方之┰稹…”馬占山的堅決抗日主張,得到中國共產黨和全國民眾的熱情支持和大力聲援。全國各地迅速組織起援馬團,捐錢捐物,支援前線抗日軍隊。馬占山就任後,立即著手擴充軍備,穩定民生。在未同敵人正麵交火之前,他積極以輿論為武器,削敵之囂張氣焰。在此期間,日寇多次威脅馬占山,迫他下野,要他將黑龍江省政權移交給漢奸張海鵬。馬占山對日寇的無理要求嚴辭駁斥,斷然拒絕,並發出懸賞張海鵬首級的布告,痛斥張海鵬的賣國行徑。
此前,身為東北軍洮南鎮守使的張海鵬,為了滿足自己飛黃騰達的私欲,不戰而降,與日寇狼狽為奸,妄想依靠日寇的勢力當上黑龍江省主席。1931年10月15日,張海鵬在日寇的授意下,糾集大批偽軍企圖攻占嫩江橋,受到嫩江橋守軍的奮起反擊,張海鵬所率偽軍被擊潰。出於戰略考慮,守軍將嫩江橋自行炸毀,因為日偽軍若想進犯黑龍江省城,淩駕在洮昂鐵路線上的南北交通要道——嫩江橋是日偽軍必經之路。10月27日,日本侵略軍限令黑龍江省政府於11月3日前將嫩江橋修複,遭到馬占山的堅決拒絕。
11月3日,日軍在飛機掩護下,強行修複嫩江橋,並向我駐防嫩江橋的守軍挑釁,打傷10餘人。4日,日寇派代表同我駐軍交涉,提出無理要求,並不顧我方極力反對,強行捕走3名中國士兵,還開槍凶殘掃射我方。麵對日帝國主義一而再、再而三的野蠻霸道行徑,我方官兵群情激憤,誓死要捍衛民族尊嚴。在馬占山命令下,馬部全軍投入抗戰,拉開了震驚中外的嫩江橋抗戰序幕。
馬占山部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憑著廣大東北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所有官兵堅定的愛國情操及頑強的戰鬥精神,同來勢洶洶的日本侵略軍血戰15天,使日寇付出沉重代價。戰鬥打響後,馬占山數度親臨前線,指揮作戰,鼓舞士氣。盡管馬占山明知是孤軍奮戰,後無援兵,兵力和武器裝備方麵與日軍有天淵之別,但馬占山率部奮勇抗敵,毫不退縮,決不妥協。他發出誓言:“大難當前,國將不國,惟有督促所部,誓死力抗,一切犧牲在所不惜……”“與其坐失國土,委諸父老於不顧,毋寧犧牲一切,奮鬥到底……占山守土有責,一息尚存,決不敢使寸尺之地,淪為異族……”從馬占山向國民政府和蔣介石、張學良等發出的堅持抗戰的電文中,可見當時的戰鬥場麵有多麼慘烈。“……下麵炮火,上麵飛機,陸空交施,凶暴之極。我將士拚死抵抗,不為所屈,碧血橫流,再接再勵……”“……日軍加派大部兵力並坦克車多輛、飛機十餘架、重炮八門,晝以繼夜,向我猛攻。直至十八日晨,我軍力盡兵單,加以器械不利,彼將防線一部衝破,我軍誓死反攻,肉搏多時,始得恢複原防……幸我軍心振奮,人一當┌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