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殷震乾口不能言,於道家經義卻是參悟甚深,更將道法融入劍中,素有“天道劍器”之稱,後來漸漸地也就有了“天道不言,乾坤不語”的說法。
“大約十幾年前,燕王府設‘百家堂’遍邀諸子百家,以商富國強兵之道。原本這天下獨尊儒術,哪怕設‘百家堂’也應是儒家居首,可燕王偏偏以道家為首,還特地設“請聖壇”,以呈請張三豐真人顯聖,當日被邀主持這請聖壇的就是殷震乾。”
話說到這,眾人無不點頭表示了然,燕王與當今皇帝的那些小心思,如今不說婦孺皆知,也算是家喻戶曉。這當今聖上是儒家弟子,這燕王卻設“百家堂”,又對道門推崇備至,其心意不言而喻。那殷震乾既然是有資格主持“請聖台”,那在燕王治下,堪稱國師!其道法可見一斑。
“那殷其雷又是哪路神仙?剛剛看他功夫當真了得。”這時又有茶客我問道。
“這殷其雷就是殷震乾的兒子啊!自小在百家堂長大,自幼道門開蒙,年齡稍長,拜墨家田襄子為師,後又兼學百家之長,武功學識無不是當今天下一等一的人物。因為人剛正,被老燕王賜號‘振振君子殷其雷’,你說厲不厲害?”老人輕笑一聲說道。
眾人聽了無不動容,沒想到今天在這小茶館卻見到大人物了。
“如此厲害的人物,為什麼我卻似從未聽說過?”先前的讀書人再次問道。
“沒聽說過是你眼界窄,誰讓黃河以北是人家燕王……”此人話還沒說完,就被同伴踢了腳後跟,識相的閉口不言了。
高坎離對這黃河兩岸的局勢並不明了,但聽這些人話裏話外也猜出個大概,恐怕這延遲了三十多年的“靖難之役”最終難免,隻是不知能拖到幾時而已,這次丟糧說不好就會成為導火索,自己能想到,燕王與皇帝當然也都想得到,如果真是那樣,這洛陽還真不是久居之地。
高坎離搖搖頭,拋開心事,冷眼掃向一臉無辜與茫然的展飛燕,隻覺無奈,此時才明白當年妻子在孩子教育上下了多大的功夫,自己愧對妻子太多了。最終隻能無力的丟下一句“回家再收拾你”便不再理她。再次回到窗邊,才發現,原來張三林四的案子已經結了。
高坎離也沒去打聽這案子如何結的,此事與自己無關。
茶客們陸續散去,高坎離卻一直坐在窗邊,他在等華雨,無論這個年輕人是什麼樣子,自己一定得見一見,畢竟一旦錯過,或許就會後悔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