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俠客朝堂(1 / 2)

高坎離和左小寧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神中讀出了“先去洛陽,再作打算”的信息,於是相互點頭。

衛子都一愣,道:“十三朝古都?衛某不知,隻知道這洛陽乃是西周的王城,東漢、兩晉時的帝都,盛唐時在此建有陪都,縱使再算上曹魏、隋唐,也不過六七朝而已,當真不知哪來的十三朝?”

高坎離微微一笑說道:“見笑見笑,她史書讀的太雜,當是把武周、南燕、後梁這些短命的王朝也算在內了!”

衛子都一愣,當下佩服的說道:“史書能讀到如此境界!衛某今日方知人外有人,賢伉儷當真令人佩服。”

而左小寧根本沒明白自己隨口一句話為何讓這衛子都如此動容。高坎離卻看的明白,那“十三朝古都”本就是學者查了大量史料得出的數,此時若沒有網絡,單靠借書查閱,若想數清這“十三朝”,是何其困難。趕緊謙虛道,“內子胡說,做不得數!還請衛大哥繼續述說。”

於是衛子都繼續說了下去:“如今大明朝已經建朝近一個甲子,太祖洪武皇帝出身草莽,卻趕走了蒙古韃子,在金陵做了正統。太祖年幼時常遭,官宦欺淩,所以痛恨士子。所以太祖做了皇帝之後,設錦衣衛,監視百官。凡有士子作奸犯科,定然施以重刑,士子們敢怒而不敢言。”

“原來是曆史上那個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高坎離心中想到。

隻聽衛子都繼續說道:“待到了成祖孝慈皇帝在位時,撤了錦衣衛,以仁孝治天下,政通人和,萬民歸心。”

“成祖?不是朱棣麼?沒聽說他又仁孝治天下一說啊?”高坎離易經,卻沒說出口。

又聽那衛子都繼續說道:“然而老燕王殿下卻不同意他這兄長的作為,在北邊另起爐灶,多有不臣之舉。”

“原來燕王沒有造反!朱元璋的皇長子也沒有早薨!”高坎離越聽越感意外,依舊不做聲。

“前年,成祖皇帝駕崩,諡號孝慈,傳位於太子,如今已是建文二年。建文帝自幼師從大儒方孝孺,方主張師以禮教治天下,當今聖上深以為然,如今也正是以儒術教化四方,文人士子莫不感激涕零。

“今年黃河水患,河南山西等地受災最重,流民數十萬。好在這些年正值太平盛世,邊關又多年沒有戰亂,朝廷積攢甚厚,皇帝陛下當即就下撥了三十萬擔糧食,雨季一過就出了京城,不久便可運至河南。若不是中間出了岔子,此時災民們早已帶著糧食回家過年,等著開春播種了。”

“出了岔子?這麼重要的事竟然會出岔子?這運糧官怎麼當的,軍中運糧逾期不都要殺頭的嗎?”左小寧當先叫道。

“誰說不是,隻可惜那押送糧款的主官胡來當真‘胡來’,如此重要的差事,竟然途中***酒後失言,漏了消息,被賊人將三十萬石糧食洗劫一空,否則,此時這些農人早該回鄉過年了。”

“三十萬石賑災糧被劫?豈不是足夠胡來一家滿門抄斬!”高坎離驚訝的問道。要知道,刨去軍餉,這三十萬擔足夠十萬大軍吃上一年的,更何況這可是幾十萬流民明年的吃穿用度,外加耕種的資本,而且,這三十萬糧草,足以養兵十萬。若換做其他衰敗之朝,也足以致使河南等地民眾盡反,說是這胡來丟了糧草,倒不如說是丟了“國運”來的實在,真是殺他一百次都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