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辦企業的老同學跟我說,現在做事怎麼這麼難。老同學當年辭去省直機關公務員身份,下海創業,十多年慘淡經營,事業略有所成。他說企業經營最大的難處在於和基層領導幹部打交道,在他眼裏,有些基層領導幹部很壞,沒有道德底線,渾渾噩噩、吃喝玩樂,求他們辦點份內之事,要麼索拿卡要,要麼推諉扯皮。

老同學所說的沒有道德底線的領導幹部並非個例。今天,你打開網絡、電視或報紙,如果看到某些領導幹部謊話連篇、貪汙腐敗、索賄受賄、賣官鬻爵、權錢交易、良知泯滅、私欲橫流、寡廉鮮恥、人倫顛倒,你也許見怪不怪,對這些無所畏懼的領導幹部早就習以為常。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至少有30名廳局級以上的領導幹部因各種腐敗而下馬;很多機關事業單位因為“三公經費”離譜而遭質疑、遭查處;蘿卜招聘、違規進人、用人腐敗時有發生。官德淪喪不僅敗壞了黨風、政風,也導致了社會道德滑坡,敗壞了世風。

古今中外,無論是繁榮經濟、發展民生,還是救亡圖存、振興民族,敬畏總是繞不開的話題。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史記·魯周公世家》曰:“乃命於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孫於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韓愈於《賀太陽不虧狀》中曰:“陛下敬畏天命,克己脩身。”西方《聖經》有雲:“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進入21世紀,我國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意識到敬畏態度對領導幹部的重要性。習近平指出“行使權力要常懷敬畏之心、戒懼之意”;李克強表示要“以對法律的敬畏、對人民的敬重、敢於擔當、勇於作為的政府,去造福全體人民,建設強盛國家”。俞正聲提出了要“敬畏法律,敬畏組織,敬畏人民,敬畏輿論”的“四個敬畏”要求。劉雲山指出“對人民群眾要有敬畏之心”。

敬畏不僅僅是口號,而且是國家領導人希望廣大領導幹部樹立對一切神聖事物的敬重態度。“敬”是內心對神聖事物的敬重,而不是外在因素的強迫;“畏”不是一般的畏懼,而是心服,是敬服。隻有廣大領導幹部對改革、對發展、對穩定有畏懼感,各項事業才能朝著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方向發展;才能朝著建設美麗中國的方向發展。

領導幹部的敬畏不同於老百姓的敬畏。老百姓也有敬畏,但是他們的敬畏更多源於對未知世界的不確定性,是對法律、製度、權力、財富、規則的畏懼。領導幹部要敬畏,他們的行為具有很強的社會示範效應。黨的優秀幹部,如焦裕祿、孔繁森、牛玉儒、任長霞等,無不懷著對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無比敬畏之心,兢兢業業、鞠躬盡瘁,他們的精神和事跡感動了國人,激勵著國人。但是,也有很多腐敗分子一次次在挑戰人們日益脆弱、日漸麻木的心靈。他們敗壞了社會風氣,破壞了道德生態。為此,有人把社會誠信缺失歸結於官員誠信缺失,把社會道德低下視為官德滑坡導致。

領導幹部要敬畏,並非僅僅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敬畏是靈魂自贖。有些領導幹部敬畏缺失,思想渙散、價值迷失,不問蒼生問鬼神,隻顧磕頭拜佛;有些領導幹部敬畏缺失,無法化解內心的空虛、孤獨和不安,產生了心累、煩躁、厭倦、抑鬱、精神恍惚,有的甚至走向自殺之路。據調查,公務員普遍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主要表現為煩躁、心累、厭倦、抑鬱、孤獨、精神恍惚,僅2.88%的公務員沒有出現任何不良心理症狀。另有數據顯示,七成以上公務員受到睡眠問題的困擾,僅24.25%的公務員睡眠質量良好。有些領導幹部褻瀆了規則、迷信了權力,傷害了身體。很多領導幹部反映沒有幸福感。《2012中國公務員健康綠皮書》數據顯示,在血脂異常、脂肪肝、超重/肥胖、骨質減少、血壓增高、甲狀腺異常、血尿酸升高、頸椎異常、空腹血糖增高9個指標方麵,76.1%的公務員被檢出至少有一項指標異常,公務員健康狀況令人堪憂。與其說影響公務員身心健康的是工作壓力,還不如說是權力欲望、成就欲望過高,是不正確的價值取向,是對事業、工作和生命缺乏敬畏之心。

敬畏不僅僅是思想理念,還應轉化為具體行動。領導幹部要敬畏的對象非常具體,既要敬畏自然,敬畏民意、敬畏組織、敬畏法律、敬畏規則,也要敬畏道德、敬畏倫理、敬畏知識、敬畏曆史和敬畏生命。

有敬畏之心,不代表就有敬畏之實。領導幹部要將敬畏之心付諸實施,還需要外在化條件,需要透明的玻璃屋。如果領導幹部能在玻璃屋裏思考、決策、行政和生活,受法律、媒體、民眾的監督,他們就能學會敬畏,懂得去敬畏。

“敬畏”這個話題很複雜,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清楚。本書從構思、框架設計到寫作,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其間,林少波先生和我度過了數不清的日日夜夜,他陪我神侃,陪我討論,幫我搜集資料、提煉觀點、組織語言,允許我犯懶,允許我出爾反爾,但不允許我泄氣。在他的催促和支持下,稿子終於出手了。在此,向林少波先生表示謝意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