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探頭張望著問:“這是什麼地方?簡直是沙漠仙境啊。”
金幼孜說:“陛下忘了嗎,這裏是清水源啊,皇上三度親征漠北,凱旋班師路過這裏時,正是金秋八月,不是降旨要勒石立碑的嗎?”
朱棣想起來了,他說:“上次所刻之字,朕還沒來得及看呢。”他叫車子快行。
大輅很快到了峭壁前,朱棣讓金幼孜和李謙扶他下車,費了好大力氣,他才艱難地走下大輅,在侍從攙扶下勉強站穩,他舉目望著前方巍巍崖壁,隻見刀削般的青石崖上,刻了十六個巨大的紅字,正是朱棣親筆所題:塞上飛雪,漠北鳴沙,萬代永樂,宇宙恒昌。落款是永樂禦筆題於永樂二十年八月。
朱棣感慨莫名而又十分傷感,這是第三次漠北之行的紀念,算起來,距第一次出征,己經過去十四個年頭了,他喃喃地說:“萬代永樂,萬代永樂……朕五出漠北,不正是想讓世人千秋萬代永遠康樂,讓煌煌宇宙永遠昌盛嗎?但願漠北從此安定,朕不會第六次出師漠北了……後人見此刻石,是否能記得,大明王朝有一個永樂皇帝,為開拓疆土、保障天下安寧,曾親自帶兵,五出漠北……
金幼孜安慰地說,皇上的功勳足以彪炳千秋,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呀。
朱棣似乎心滿意足了,他吃力地登上大輅,一隻腳剛邁上去,朱棣又囬頭叫住了金幼孜:“你過來。”
金幼孜又下馬走近大輅。
朱棣說:“現在囬想起來,夏原吉反對朕勞師北伐,也是愛朕啊。可惜他還為此陷在牢獄中。你說,他會怨恨朕嗎?”
金幼孜說:“那怎麼會?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呀,況且,夏原吉也好,臣也好,都深信自己的忠誠和無私最終能感動上蒼。”
朱棣說:“你遠比夏原吉、解縉會說話。你馬上代朕擬旨,傳朕旨意,派人囬京,從監牢裏放夏原吉出來,官複原職,朕回師居庸關時,希望在那裏看到他率文武百官接駕。”說到此處,朱棣眼裏
由於朱棣發燒,張輔和金幼孜商議後,下令全軍在清水源紮營休整後再走,讓太醫抓緊時間給朱棣看病,他們都希望班師隊伍進居庸關時,朱棣能意氣風發地騎在高頭大馬上接受太子率百官的迎賀典禮。
方行子等人恰在清水源追上了官軍。他們來到朱棣官軍營房外,方行子把包袱交給桂兒,說:“你去吧,為得此禦璽,他病再重,也會見你。”不過又千叮叮萬囑咐,讓她記住,隻可替朱棣打開包袱,打開錦盒,不可用手觸摸禦璽,那上麵塗了劇毒藥物,人摸了會致命的。這正是他們經過苦思苦想琢磨出來的行刺手段。
孟泉林又叮囑說:“朱棣一定會親手撫摸的,如果他不摸,你要千方百計引誘他摸。”
桂兒說:“怪不得你們不出麵呢,原來是用這辦法要他命。”
朱棣又在禦醫陪護下喝藥,李謙興衝衝地進來說:“皇上,大好事,大好事,有人來進獻禦璽了。”
朱棣說:“你說什麼?什麼禦璽?”
李謙說:“就是一直沒有下落的建文帝的禦璽呀!皇上不是盼得望眼欲穿的嗎?”
朱棣興奮無比,一迭聲問:“是真的嗎?人在哪?快叫他進來!”
但他馬上又警惕起來了:“送禦璽的人是不是方行子?她那年說送禦璽,卻沒了下文,她本人也消失了。”
李謙說:“不是方行子,方行子我還不認得嗎?她是桂兒,當年徐妙錦的丫環,後來啞巴了的……”
朱棣皺了皺眉頭,記:“讓她來見朕。”
少頃,李謙帶了桂兒進來,桂兒給朱棣請了安,遞上黃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