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書稿,實在沒有什麼語出驚人的大道理。我把它看成是朋友同行間茶座旁邊的一份閑聊。想法很簡單,隻是將自己這些年涉足零售、電商和投資行業的一些體會、感想、觀察,作為分享,和大家來一番品茗飲茶式的交流。
大凡做事,都是要借勢的,能夠造勢的企業終究少之又少。中國零售和網購行業過去十幾年,借助國內經濟高速發展的強勁勢頭,借助中國幾億顧客跑步進入個人消費的時代紅利,取得了長足進步。20年前我們還處在憑票供應的計劃經濟年代,出國人員最讓人羨慕的是可以在回國的時候帶回幾大件家用電器。如今,我們正在消費世界,從耐用大件商品例如汽車,到服裝百貨,從聘請洋人教小孩英文,到全家出國度假,我們正在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消費,這也是那麼多的洋品牌擠破腦門想進入中國消費市場的最重要原因。消費力的上升,中產階層的快速形成,龐大的市場規模吸引著來自全球的商家,我們進入了一個商業服務業超快速發展的年代,線下連鎖,線上網購,每年幾十萬的零售體量以年均兩位數的增幅向前邁步。
快速行進中總會揚起一陣灰塵,雖然是正常情況,但漫天揚塵的時候很容易讓人迷惑甚至誤判,我們千萬別把塵埃當體積。落到地上的,才是實打實的重量。
體量是圈地式的運動產物,體量之下是否有足夠的產出?電商作為一種嶄新的零售形式,其管理細節是否得到了應有的重視? 我們回過頭來看,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企業空有規模沒有利潤?為什麼相互間模式雷同,價格戰口水不斷?我們能不能以一種更加理性、更為精細化的管理思維,去實現從零售大國到零售強國的跨越?
畢竟,結實才富於生命力,人體如此,企業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