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二百三十五 咫尺天涯(2 / 3)

就像書裏說的那句話:風蕭蕭兮易水寒!

荊柯會走到鹹陽,楊威走的距離比他要短得多,八分多鍾的時間就走到了目的地。

報到的人些他想像的多多了,絕大多數人都是自己一個人來的,他們腳步從容神情自然,直接走進門裏登記之後等待分配。但也有少部分人是由家人一起陪著過來,單獨來的看起來都是三十左右的年紀,家人陪著一起來的都是二十出頭。

陪同而來的父母不停地流著眼淚,但這?最多隻能送到登記處,之後就有專門的軍官負責勸送行的父母回去。

單獨來報道的都是真正參過軍入過伍。熟悉部隊情況的“軍人。”其它的則是部分所學專業與軍事單位對口的登記人員,他們對軍隊、對武器和軍隊的組織都不熟悉。很多人還是在校的學生,反應自然重一點。

楊威昨天一接到動員令就跑過來問怎麼才能免去預備役,這裏所有的人都已經認識這個年輕人。打了聲招呼也不用再登記,接待人員直接告訴他到後麵去。

後院的人群早就分成了幾波。互相熟悉的人集合在一起亂哄哄地說著什麼,楊威誰也不認識,呆在原地不知道往哪走才好。大門前一陣柴油引擎的轟鳴聲。楊威回頭一看,幾輛漆成軍綠色的大巴開進了院子裏,打頭的一台直接停到了人群的前麵,車門一開。一個軍官跳了出來,揮著胳膊大吼:“步兵所有的步兵都跟我上車!”

楊威先是一呆,似乎聽蕭宇說過,他呆過的那個團是個摩托化步兵團。甭管什麼化的團,歸根結底還是步兵!接著緊跑幾步,排在隊伍的最後。

他的肩膀上雖然扛著一權三星,但別人不知道他自己知道。這副軍銜根本一錢不當,真上了戰場身邊這些老兵才是最可靠的依靠,和他們搞好關係比什麼都重要。

最就是謙虛謹慎。想盡辦法和大家打成一片,不能要單幫不合群。

再說,這些人最小的也在三十左右,大他七八歲,楊威覺得也有必要尊重大家三十歲,正是年富力強,事業正當頭的年紀。雖然他因為年輕認識的人不多,但用不了多久大家熟悉了,將來他有個大事情。還愁沒人幫襯麼?

要知道這可不是真的當兵從軍跑出去幾千裏,這是在他的家鄉,這些人都是他的家鄉人,不能真的生搬硬套部隊裏的規定。他們之中的許多人一見麵就熟絡地攀談起來。不是說什麼什麼最鐵的關係裏就有一樣是一起扛過槍麼?

客車在陣陣私語聲中坐滿了人,接著啟動開出大門,楊威不知道這是要往什麼地方開。車上的人也一個不認識。一個人坐在車尾看著窗外的街道。腦子裏塞滿了亂七八糟的念頭。

幾台車裝滿了新報道的士兵排成一排開上大街,大門兩邊不知道什麼時候站上了幾十個送行的家屬,不少人在冰天雪地裏哭天抹淚。直到客車開出去很遠他們才慢慢地散了。

客車開出了縣城,直接開到城效的某個工廠院內,這裏原本是生產木材的。不知道什麼時候空了出來。

看這意思是要當做臨時的軍營了。

院子裏不知道什麼時候停了幾輛大卡車。車輪壓出的雪痕和客車壓出的車痕一起,清晰地從大門前一路排過來。

幾個肩膀上扛著現役軍銜的軍人正穿著厚實的大衣站在蒙著帆布的運兵車上。四周的牆上和門口站著胸前圍著老式子彈代,端著引式步槍的戰士。至少三十幾個早來的報到人員已經領完了裝備,正圍攏在一旁小聲地說著什麼。

“都過來,排好隊,領裝備!”不知道是誰提著高音喇叭大聲地指揮著。

這些人最晚的也複原一年有餘了。早就不那麼習慣部隊裏的條條框框,但還是迅地排成了隊伍小看起來倒還算整齊。

楊威誰也不認識,下車後直接湊到卡車邊,車上的軍官看了看楊威的軍銜。衝身邊的戰士說:“預備役上尉裝備一套。”

戰士立即從車裏拿出一把套在槍套裏的手槍和備用的子彈包遞給楊威。楊威接過來圍在腰上,打開槍套一看。下意識地叫了出來:“五四?”

他從感染區帶出來的三把槍包括持槍證都交還了當地駐軍,接到動員令後。警察局配的手槍也交回了局裏。可他怎麼也想不到竟然會分給他一把最老最舊的老五四。

車上的軍官看了他一眼。奇怪地問:“怎麼了?這把槍有什麼不對嗎?。

“沒什麼,這隻有這些麼?沒有步槍?。楊威馬上搖了搖頭。這裏是預備役,不是現役部隊,怎麼可能有式這樣的新式武器?就算他身上有槍。估計這裏也不會有驅毫米口徑的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