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性格突出角色(2 / 2)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麵,來加強人物形象的塑造。

1、強化印象法:反複用某幾個特點的詞彙,動作,表情,口頭禪,不斷的提出來,強化讀者的印象。

這點在金庸的很多作品裏麵可以看到:喜歡喝酒的令狐衝,傻傻的郭靖,精靈古怪的黃蓉。

大家可以去查一下,作者反複多次的去形容去塑造這樣的人物

真正用來形容他們外貌的描述,反而很少。

2、情節突顯性格,我們可能永遠不會記住南京老太曾經是怎麼樣一個人,但我們永遠記住她的事跡。

在南京徐老太這個事情上,她的做法,突出的表現了她的性格和內心。

其次是很多軍文裏麵,為了兄弟擋刀的情節,也是為了突顯人物性格而描述的。

3、場景代入氣氛,氣氛強化人物心情。

這個相對就難了,大家在創作的時候,如果有興趣可以玩一玩,但是不要每一個場景都要寫出氣氛,那是沒人看的。

這個最明顯的代表作是覆雨翻雲裏麵的浪翻雲,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用場景,酒、月、小舟,把一個絕世高手的落寞活生生的描繪出來。這有點像是華麗的辭藻沒有直接推到一個美女來得強。

4、旁人的品評,強化讀者印象。

這個就是現在的廣告用的方法了,廣告其實一點用沒有,但是一直播放,就會給讀者帶來深刻的印象。

作者在設定角色性格時,最好給角色設置一個到兩個突出的地方,然後在以後經常從不同人口中提到。

甲說:主角是個****。

乙說:是嗎?

丙說:是的,我也感覺主角是****。

乙:原來主角就是****。

在這裏,我建議作者,查查看你們的角色,有沒有一個獨特的性格特征呢?

假設你設置了主角的額頭有傷疤,不時的提到這個傷疤,或直接描寫,或間接敘述。那麼這個主角是不是會像腦白金一樣,深入到讀者的印象裏麵了?

接下來要說說開頭人物的出場人數,曾經有一個作者拿新書給我看,開頭三萬字,三十三個人物的名字,總出場人數七十多,包括沒有名字的。

試問:主角是哪根蔥啊?女主角是哪根蒜啊?

也許作者的創作能力強,能夠把主角突顯出來。

但請問一下,是五六個人的名字裏麵記一個名字容易呢?還是三十個人名裏麵記一個容易?

寫作初期,一次性不要設定太多角色。最好在開篇將角色人數限製在一個比較小的範圍,一開始就寫很大場景,很多人物,讀者看得累,作者也寫的累。

其次,主角不能太晚出場,最晚三章,三章後讀者還看不到主角,其實你已經失敗了。因為讀者已經習慣了你這幾章寫的角色,你卻又突然跑出主角來,這讓讀者如何接受?這點在那些喜歡家破人亡的作品裏麵,經常可以看到。

寫一下老爸老媽兒子多麼和諧的家庭,然後壞人來了,破壞了這個家庭。

問題是,這麼一個橋段,是否應該用最寶貴的開頭三章來寫呢?能否變成主角性格蛻變的線索,是否可以減少描寫呢?

在這個高速快節奏的社會,沒幾個人有耐心看你慢慢的才把主角弄出來。三章之內,最好是讓主角出場,並且安排一個可以表現主角性格的小高潮。這樣子,讀者接受這個主角,是不是比你三章後再出現強多了?至於多主角,我隻能說自求多福了。

總的來說就一句話:

主角登場要快,要盡快安排突顯某個特征性性格的情節橋段,不斷的重複強調這些特征性性格,強化這個性格在讀者腦海裏的印象。不時安排一些情節,作為主角性格的變化,不時安排一些配角,強化主角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