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渾水好摸魚(2 / 2)

或許是格拉茲“積威已久”,或許是身為“人造兵器”本身的“設定”,十三對於父親大人的命令從未懷疑,也從未拖遝,轉身就離開了小屋。

十三的家正修在湖畔,連那四麵泥牆,也是就地挖土和著湖水砌成的,他沒走幾步路就到了水邊。

尼貢湖原來是個導彈發射井,後來累積了雨水,才逐漸形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湖泊,原本的軍用設施被埋葬於湖底,隨著第二紀一起被掩蓋,被遺忘。

一潭死水,就算放再久也不會憑空長出魚來,好在這個臨海的軍事設施並不僅僅是個導彈發射井,它還包括了一個地底的潛艦碼頭。

核戰所引起的南北極冰融,以及核廢塵所加劇的溫室效應,造成了全世界的海平線上漲,潛艦碼頭也被無情的大海收回,五百年過去了,伴隨著核輻射所生的異變水棲動物與植物,早已在這個原本用來囤放殺人武器的地方,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園。

尼貢湖這種淡海水交彙,冷暖相溶之地,配上地底稀有的陽光,正是各種微生動植物最喜歡的環境,加上隨著軍用通道逐水草而來的草食魚類,與伴隨遷移的肉食魚類,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生態圈,尼貢湖也成為了托薩瓦幽域最豐饒的魚米之鄉。

理論上,從湖裏潛下去就可以順著軍用通道,一直遊到海裏,事實上,也曾經有位長著魚鰓的異變人前輩,嚐試著這樣做,可惜這位實力不凡的前輩還沒遊到海口,便被盤踞在潛艦碼頭的異變鱷魚,給趕了回來,還失去一條腿。

見識到了異變鱷魚的強大,尼貢的先輩懼怕異變鱷魚大舉入駐尼貢湖,便央托吉克斯的哥布林鑄造了一道合金柵欄,將湖底的通道封住。

現在,每到三年一度的成人祭,尼貢的遺棄者們就會打開稱為南門的合金柵欄,將一條條鱷魚放進湖裏,尼貢的勇士們便躍入湖中,斬殺一跳鱷魚獻給自己心儀的姑娘。

十三不是個勇士,也沒有心愛的姑娘,所以他沒打算去挑戰一條鱷魚,他隻想抓條大魚回家,得到父親的讚賞,也贖回自己父子倆。

父親不會遊泳,兒子自然也不會遊泳,所以,男孩走向了湖底。。。

對,走向了湖底。。。

從腳底伸出的根須,伴隨著每一步,穩穩紮入湖底的土壤裏。。。

雖然這裏曾經是個金屬和水泥架構的軍事設施,但是曆經五百年分量的落塵,與腐爛分解的動植物屍體,往日的榮耀早就被泥土淹沒。

因為體內藍綠藻基因的緣故,隻有不是太大量的消耗氧氣,十三都可以透過皮膚與根須,緩緩汲取水中的溶氧及養分。

實驗體十三號的設計理念,本來就是“能在任何環境生存下來的新人類”,如果十三號想要,他甚至可以完全依靠這種能力,在湖底生活一輩子,象棵水草一樣。

當然,笨兒子不可能插在湖底當水草,因為這樣子書可能很難寫下去,而且他尊敬的父親讓他去抓魚,父親總是對的。

十三也許可以依靠根須生活,但是格拉茲可不行,父子倆一到尼貢,前機兵便要求男孩必須學會各種捕獵技巧。

其實就算不是為了食物,捕獵與戰鬥的技巧也是重要的,在無情的地底,總是有無數的捕食者,覬覦你身上的蛋白質,就連當水草也不安全。

=============================================================================

話說我為了寫這幾章,花了好長時間在維基百科上查資料,這本書已經快要變成優良科普讀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