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沒有聲音,沒有雨珠敲擊在屋簷上,沒有清晨鳥鳴,沒有商販吆喝,也沒有孩童嬉鬧,就連昆蟲也睿智的停止了鳴唱,地底有的隻有。。。靜。
地底沒有光亮,沒有陽光明媚,沒有月光無瑕,沒有星光燦爛,也沒有火光躍動,就算是利用熒光來吸引配偶獵物的動植物,都是格外的小心,地底有的隻有。。。暗。
靜,是為了獵食,也不被獵食。。。
暗,是為了獵食,也不被獵食。。。
這就是托薩瓦幽域的主要元素。。。
第二紀有個叫馬斯洛的心理學家曾提出過一個叫“需求層次”的理論(Maslow'sHierarchyofNeeds),他主張人類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當人們滿足了最基本的需求,就會去追求下一項。
非常簡單又實際的論點,非常適合地底的論點。
在隻有吃飽活下去或哀嚎著被吃掉的地底世界,道德倫理並沒有多大的賣點。
寧可做個吃飽的卑鄙小人,也不要做個被吃掉的正人君子,對吧?
當然,馬斯洛也沒有見過來自異界的非人類智慧生物,所以他的理論隻適用於人類與部分類人生物,吉克斯的哥布林就是很好的例外,在提倡安靜與隱蔽的地底,大吼大叫的扔著炸藥,這種瘋狂不要命的綠色種族,馬斯洛先生肯定不曾預料到。
------------------------------------------------------------------------------
這裏是一條下水道,在第二紀的時候它曾經有著排放廢水汙物的功用,現在的功用則是通道,巢穴與。。。獵場。
雖然已經五百多年沒有新的人造垃圾出現了,這裏依舊潮濕,陰暗,散發著腐爛的氣息,但並不是什麼刺鼻的臭味,隻是一種死去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緩慢分解成淤泥的沼氣味,對某些生物來說甚至說得上是香味。
“吱。。。”
一隻巨鼠在黑暗中行走著,後腿的腳掌陷入泡的鬆軟的淤泥中,讓它忍不住發出了一點聲音。
悄悄的將腳掌拔出,巨鼠繼續小心翼翼的往前走去,剛才發出的聲音盡管微小,在狩獵者的耳朵裏,亦與炸雷無異,雖然非常想要轉身逃走,但是巨鼠仍舊隻能硬著頭皮加倍小心的往前走著,老鼠這種核彈也殺不死的生物,可不會僅僅因為恐懼就放棄覓食。
兩步一停的,巨鼠搜索著一切可以作為食物的東西,不停抽動的鼻子,分析著空氣中飛舞的各種氣味,雖然這裏完全黑暗無光,但是在地底,嗅覺與聽覺,可是比視覺要可靠多了。
嗯,什麼東西?
前方的泥水裏似乎有點不一樣,一絲絲食物的味道,雖然很稀薄,但是在這滿是沼氣的空間裏,卻是格外的明顯。
察覺到了可能的食物,巨鼠並沒有向前跑去,反而是停了下來,用顫動的胡須探查前方,令他疑惑的是,前方的物體散發出微弱的熱量,比他所知的活物都少,卻又比細菌分解腐物時釋放的要多。
到底是不是食物?
就在巨鼠猶豫不決的時候,泥水裏的生物也感覺到了巨鼠的到來,非常緩慢的,把手移往後腰,伸向那塊熏得漆黑的金屬片。
我是一塊石頭。。。
巨鼠仍然不動。
我是一團淤泥。。。
巨鼠試探性的向前。
我是一片青苔。。。
巨鼠在他身上輕輕的咬了一口。
我是黑暗,我不存在。。。
嚐了嚐味道,確定可食用後,巨鼠決定再咬一口。
泥中的生物,手中握住後腰的金屬片,肌肉緊繃,聚力準備擊出。
從眼眶刺入,摧毀腦部,可以最大量保持皮毛完整,也不浪費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