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座星雲》作者:[俄]葉菲列莫夫
林興譯
在蛇夫座距地球最近的一個恒星的行星係中,唯一有居民的行星——澤爾達,很久以來就通過巨環與地球和其他世界通話,突然,它沉默了,70多年無聲無息。
地球派出第37恒星考察隊乘坐“坦特拉”號飛船,前往澤爾達,以便就近了解這位鄰居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經過七個地球(四個絕對年)的漫長旅途,飛船距澤爾達隻有3000萬千米了。這顆行星設在天然衛星上的空間站,終於出現在立體電子望遠鏡的鏡頭之中:在血紅色陽光的照耀下,一座巨大的扁平形玻璃建築物閃閃發光。大廳中,姿態各異的宇宙人全部僵立在自己的位置上,凝然不動。
“他們死了,凍死了!”隊長艾爾格·諾爾驚呼道。
飛船上,14雙眼睛輪番掃描這座透明的墳墓,大家發出一片沉重的歎息聲。
空間站毀掉後七十年沒有恢複,這意味著行星上發生了重大災難,也意味著飛船不可能從行星上獲得所需的反介子燃料和任何補給。麵對澤爾達空間站發出的死亡信息,飛船上的14雙眼睛,默默地轉向艾爾格,無聲地詢問:怎麼辦,隊長?
艾爾格出生於第35恒星考察隊的一艘飛船上,母親是一位天文學家。他一直在父母身邊成長和接受教育。這支考察隊回到地球上的時候,他已經18歲了。人們把他學會駕駛恒星飛船的技藝和擔任宇航領航員的職務算作成年的標誌。他雖然年輕,卻比飛船上任何成員都熟悉宇宙航行。此刻,他麵色蒼白,仔細地觀察著澤爾達淺黃色的大氣層。
透過大氣層,隱約可見大陸上山巒起伏,海洋中波濤翻滾,他用低沉而堅定的聲音說:“我們應當繼續下降並穿透大氣層,也許還需要著陸,我征求大家的意見。”
隻有一位膽怯的天文學家反對。
飛船開始減速,逐圈地謹慎下降。在螺旋線降落軌道的第六圈上,開始出現大城市的輪廓。這是行星黑夜的一麵,到處漆黑一片,沒有一絲燈光。
艾爾格拉響警笛,驚心動魄的哨叫聲響徹這無底深淵的上空,依然毫無反響。
“坦特拉”號來到行星白天的一麵,下麵依舊是一片毛絨似的黑暗。衝洗出來的照片表明,這個星球的表麵,覆蓋著一張黑色罌粟花構成的巨大的黑地毯(隻有這種植物適於在放射線下生長),偶或一見的城市街道、鋼鐵構架則像一些散亂的骸骨。
經過認真檢測,結論出來了:除了放射性較高外,這個星球的空氣成分、溫度、壓力等數據均屬正常。
“可怕的悲劇!”考察隊的生物學家埃翁·塔勒心情沉痛地說,“造成災難的元凶就是放射性衰變。它的危險在於不知不覺的積累。起初,生理上可以承擔,繼而,開始發生退化性遺傳,接著,停止生殖後代,最後,毀滅性的悲劇就來臨了。”
考慮到也許會有幸存下來的居民需要幫助,飛船將自己的飛行軌道由沿緯度方向改變成沿經度方向,仍然一無所獲。飛船不得不拋棄這顆死寂的外星,沿展開的螺旋線逐漸遠去。
按原計劃,如果澤爾達發生意外災難,將由二級恒星飛船“阿裏格拉布”號在行星K-2-2K-88的軌道是與“坦特拉”會合,補充反介子燃料。
現在,“坦特拉”號把航向對準那個無人居住的星係。那裏四年前曾拋下彈形航標站,“阿裏格拉布”號應當在那裏等候著。這有15個月的路程。其間,除值班人員外,全部乘員都可以入睡。
在這樣的宇宙航行中,大家的睡與醒都由藥物控製,或者連續工作幾十小時,或者連續睡眠幾個月,根據航行的需要調整。在空間航行中。隻留下兩個人值班,他們可以替換休息,隻在必要的時候才喚醒其他人。
現在,由隊長艾爾格和初次參加恒星考察隊的年輕女領航員妮莎·克利特值班。
妮莎是一位紅發的的漂亮姑娘,五年前,她就愛上了充滿精力和智慧、總是鎮靜如山的年輕隊長艾爾格。而艾爾格的女友則是地球上的一位曆史學家。這一班是三個月,他們已單獨在一起兩個月了,這使妮莎感到非常幸福。為了使艾爾格休息好,她已經連續100個小時沒有睡覺了。在艾爾格的嚴厲命令下,她才答應在原來工作的位置上小憩一下。
行星考察的平均時間是10年-15年,即使不發生意外,這樣長期的壓力也夠一個考察隊長承受的了,何況,遇到了澤爾達這樣毀滅性的災難還不算完。現在飛船已經繞預定會合處的行星飛了五圈,還不見“阿裏格拉布”號的影子。
按預算,它早該在三個月前即到達此處。他綜合分析了各種情況、各種數據,斷定這艘補給飛船已經失事,不是被毀就是遇到意外的幹擾偏離了航線。而今想飛回地球或其他基地所需的時間遠遠大於人類的壽命極限——170年,實際上等於延期執行的死刑。
待到妮莎睡醒,用過電浴和波浴回來,他命令她開動起床音樂和燈光,叫醒所有乘員。
他簡短地通知了當前情況,整個考察隊表現得很好,沒有發出一聲絕望的嚎叫,連那位膽怯的天文學家也沒有驚慌失措,按照宇航員間的風俗,他們在屏幕上映出事先保留的“阿裏格拉布”號全體七名乘員的照片,開了一個樸素的追悼會,向死者致以最後的敬禮。
然後,召開了一個簡短的會議,作出決議:飛返地球。此刻,距太陽大約還剩六個地球年的路程。這期間,反介子燃料不允許有任何浪費,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下一組人員開始值班,這一組裏有第二次參加考察隊的領航員皮勒·林、天文學家英格莉德·古特拉和自願與他們在一起的電子工程師貝爾。
突然,航線正前方出現了一團質量大、密度高的物質,以它的巨大的引力場幹擾著“坦特拉”的飛行,領航員不敢改變精確計算的航線,降速可以抵消飛船內重力的增長,但速度降低太多後,再沒有足夠的燃料來重新取得加速度,則更加危險。
幾次降速,未能緩解險情,皮勒·林動用了反介子發動機作緊急製動。
飛船劇烈顫抖,驚醒了酣眠中的艾爾格。他意識到情況緊急,跌跌撞撞地跑進中央操縱室,命令打開紅外裝置,停下發動機。前方屏幕上出現了一顆發射著暗紅色光線的巨大星球。
“啊,我真糊塗!”皮勒·林悔恨地道:我一直以為我們處於一團黑雲的附近……”
“鐵星!”英格莉德惶恐地喊道。他們的確遇到了鐵星——宇航員的災星。
地球上的巨環外層空間站主任達爾·維切爾因患上了人類最嚴重的一種職業病——對工作和生活漠不關心,他的職位將由黑人後裔穆文·馬斯接替。為了養病,達爾必須去從事田野考古工作。他準備到他親密的女友,曆史學家薇達·孔格那裏去從事田野考古工作。他不無痛苦地了解到,薇達愛著第37恒星考察隊隊長艾爾格·諾爾。
今天,他將要同新主任一起主持自己在職的最後一次播送。
宇航委員會遵循慣例:對各類行星播發的消息,總是請美麗的婦女宣讀,以便提供一個地球居民的典型概念。薇達正是這樣的人選。她驚人的美麗和嫻雅的風度,使有幸一睹芳容的人無不傾倒。委員會慧眼識人,選中薇達擔任這次播送的播音員。
預警音樂悠揚地響起。全體人員進入深處岩石層中的地下室大廳。想到即將在廣袤無垠的太空打開一扇窗口,人類將與其它世界上自己的兄弟在思想上和知識上溝通起來,他們個個激動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