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需要學電腦,用上電腦後,它給我帶來許多歡快,也帶來不少煩惱,讓我把此中的苦樂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要謝謝若萍文友,她當了我的電腦啟蒙老師,當時同在報館工作,她就因近施教。先教了開機關機,再教打字和開檔存檔等等。我像小學生拿著紙和筆,一一記下,戰戰兢兢,一步步地學著。打字用的是一指功,慢慢地敲,慢慢地點,見電腦屏幕上呈現了一個個的字,我像看到了一朵朵小花在開放,內心很是欣喜。
若萍教學嚴厲,她不準我用一根指頭,要求我回家按圖練指法,十指各有司職。由於我沒有學過正規打字,做不到她的要求,嚴師出了低徒。後來熟練了,也可用上五六根指頭,在鍵盤上彈來彈去,打出一篇篇的文章了。
學了幾天打字後,我想與其這樣無目的地亂打,不如拿一篇小說打打看。於是我就選了一篇泰文短篇小說《小手術》,邊看邊譯邊打。啊,進度比我拿筆寫還慢,每天用半個小時練習,隻打出數行字,挨了十多天後,二千字的譯文完成了,整整齊齊的打字稿,看得我心花怒放。從此以後,寫作就不再用筆和紙了,用電腦打字,修改方便極了,又不用費時費力去抄稿,在寫作上幫助非常大,創作量大增,不亦樂乎!
但是我學電腦誌不在打字,我是想上網,和朋友通電郵和去看網絡世界。所以我會一指功打字後,就在若萍的幫助下,上hotmail.com注冊一個郵址,和遠方的友人通信,方便快捷,節省郵費,不亦樂乎!
再要感謝的是博夫文友,他又幫我在網易注冊了一個郵址,這個信箱有更多的服務項目,並帶有相冊,可以儲存相片,保留下珍貴的紀念。博夫遠在美塞,教我用電腦則是函授教法,通過電郵,把各種方式一條條寫上,讓我照著做,就這樣學會選取、複製和粘貼等等,受益非常大。接著我學習上網瀏覽,網絡是個大千世界,應有盡有,不應有的也有,看得我眼花繚亂,不亦樂乎!
講了用電腦的樂趣,再講講用電腦的煩惱,電腦有各種程序多種功能,我的要求不多,隻求會打字和上網。起初學打字的時候,如果若萍不在身邊,我就像失去方向亂撞,遇到問題常常沒法解決。
若萍說用電腦要先學習掌握鼠標,我抓著鼠標,它就像一隻調皮的小老鼠,不聽我的調度。但它到了若萍的手裏,怎麼就那麼聽講,點哪裏就到哪點,真叫我歎氣!有一次我忘記了怎麼開打字文檔,硬生生地把一篇稿子刪除,空出文檔打新稿,後來再把刪除的稿件補打,作了兩倍的工作,自作自受!
又有一次,上班翻譯新聞稿,稿子打好大半了,突然停電,電腦屏幕刹時變成一片黑,辦公室裏,哀聲四起。我的損失不是最慘重,因為稿件大部分有存檔,有的同事一個字都沒存下,真是欲哭無淚,所以也培養起我隨時存檔的好習慣。
中文是象形文字,講它的美妙不在本文的範圍內,由於曆史的關係,現代的中文有兩個版本,就是眾所周知的繁體字和簡體字,給我們采用中文的人帶來無窮的煩惱。例如;我在報館寫新聞稿,用的是繁體字,給中國大陸朋友寫信,用的是簡體字。給報館投寫文藝稿,用的是繁體字,給《泰華文學》投稿,卻要用簡體字。
電腦有個功能,可以自動轉化成簡繁體,一個指令點下去,幾千字幾萬字就自動轉換了。快而方便,差點又要不亦樂乎,但這回樂不起來,因為字體轉換後,有很多問題等著去解決,例如繁體字轉簡體字:“計算機”會轉成“計數機”,“電腦”會轉成“計算機”,等等。在轉換字體後,需要一個個把它們找出,再一個個改正。同時再把簡體字轉成繁體字時,同樣出現錯誤,“後”和“後”全部都“後”,“餘”和“餘”全部都“餘”,等等。如不一個個改正,就會出現很多錯誤,使人煩惱。
上網給我帶來很多樂趣,也給了不少煩惱,例如新年之前中國台灣大地震後,海底電纜震斷,泰國網絡速度立即受到影響。有好幾天上不了網,就是上去了網速也慢得不行,打開信箱看到有來信,但是又打不開信件,隻能幹著急。尤其是最近在博夫的指導幫助下,我上新浪網開了博客,沒法上網那真是要命,文稿和圖片沒法上傳,不能看自己的博客,也不能拜訪文友的博客。好容易爬上網打開了博客,看到文友的留言,卻沒法回複,真能活活把人急死。
電腦成了不可缺少的工具,沒有電腦好像日子也不能過了,寫稿要電腦,通信要電腦,上網要電腦。電腦一壞起來,人也坐立不安,要馬上找到電腦師傅來修,修好了才能恢複正常生活秩序,想起來好像不是我在用電腦,而是電腦在用我,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