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內容過目不忘
作文體現了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除了要寫好開頭、結尾,更要寫好文章的核心部分——正文。隻有嚴格把握文章內容,才能保證文章的質量和水準。要寫出一篇好文章,要求我們能夠合理安排文章結構、正確使用敘述手法、盡量使用優美的語言、恰當安排寫作順序和合理使用修辭方法。
1.常見的文章結構方式
總分式:先總述,再分說。這種關係還可以演變為“分—總”或“總—分—總”的結構方式。
並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內容沒有主次輕重之分。
對照式:文中兩部分內容或進行對比,或用這部分內容烘托另一部分內容。
遞進式:文章幾部分內容逐層深入。
具體的我們會在後麵作文點評中指出。
2.文章的敘述手法
敘述方法一般按敘述的先後順序分為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和平敘。
順敘:順敘是按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自然序列,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發展的進程,人物活動的次序或事件的始末進行敘述。這是一種最基本最常用的敘述方法。它循著事物發展的程序,符合人們的接受心理和閱讀習慣,便於把敘述內容表述得條理清楚,自然順暢。
倒敘:倒敘是先把敘述事件的結局或事件發展過程中某個突出片段提到前邊來寫,然後再按事件的發生發展順序展開敘述。倒敘強調了事件結果或高潮,容易造成懸念,形成波瀾,引人入勝。
插敘:插敘是在敘述過程中,根據表達內容的需要,暫時中斷主線,插入相關的事情或必要的解說。插敘結束後,仍回到敘述主線上來。插敘的內容可以是對往事的回憶聯想,可以是對某些情況的詮釋說明,還可以是對人物、事件、背景的介紹。插敘補充豐富了人物、事件及背景,使文章內容得以充實,敘述曲折,形成斷續變化,使行文錯落有致。
補敘:補敘是在敘述過程中對前文涉及的某些事物和情況作必要的補充和交代。它的作用在於對前文所設伏筆作出回應,或對前文中有意留下的接榫處予以彌合。補敘,可以使內容完整充實,情節結構完善,使記敘周嚴,不留破綻
平敘:一般用在小說中,在此就不詳盡介紹了。
3.使用優美語言
語言反映出一個人的閱讀量和文學素養,要豐富自己的語言,就要多讀書,讀好書。
4.恰當地安排寫作順序
按時間先後順序寫。寫人、寫事和寫景時,常見的是以時間的先後為順序記敘。
按地點變換的順序寫。常用於寫遊記、參觀記和活動。
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來寫。
按不同內容的類別順序寫。
按總述與分述的順序寫。
5.合理使用修辭方法
比喻:即表示兩種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點,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辭方法。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性詞語)。
比擬:借助豐富的想象,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能啟發讀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動。
誇張: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麵著意擴大或縮小的方法叫誇張。誇張不是浮誇,必須合乎情理,不能脫離生活的基礎和依據。誇張和真實要有一定的距離,否則就分不清是在說事實還是在誇張。誇張要注意應用的場合,嚴肅的彙報、報告、科技說明文、說理文章等文體,不宜使用誇張的修辭。
排比: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可以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
反複: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有意重複某個詞語或句子。
設問: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作用是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有助於使文章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反問:又稱激問、反詰、詰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隻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反語: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來的意思,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表示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對比: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麵,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上麵這些是常用到的修辭方法,用好這些修辭方法,就能為文章增色不少。這些修辭的恰當使用,往往會成為作文的加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