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球內幕及職業思考
我所"接觸"的賭球
1998 年我第一次拿到全國冠軍後,就去了北京學球。那時雖然拿了冠軍,但是大家都知道我是參賽選手中年齡最小且打球時間最短的一個,技術也不是最好的,所以雖然贏了冠軍,但是很多人認為這個冠軍得來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不服氣的人也挺多的。
當時在比賽中輸給我的一個女孩找到我爸,要求再次挑戰,並很狂妄地對爸爸說:"打多少錢的你說。"爸爸說:"我們家小孩不賭錢的,她才16 歲,我不想讓她涉及這些。"那女孩挑釁著說:"那就是不敢打嘛。"我爸不想跟她糾纏, 倒是旁邊有人看不下去了,說:"潘叔,幹嘛不跟她打啊,跟她打啊!"我爸還是堅持說不想讓我賭錢。
"沒關係,曉婷不知道就不算賭錢,曉婷肯定會贏,贏了我們分半,輸了我來。"旁邊的人都這麼說了,爸爸看推辭不掉,就跟他們說:"你們願意怎麼賭就怎麼賭,贏了也是你們的,我就當是讓曉婷練球了,也不會告訴她是在賭錢。" 當時爸爸跟我說的是那個女孩要跟我練球。我很爽快地答應了。
記得那次我們講好打三局,搶四。第一局我贏了,場上的氣氛好像頓時分為兩派。她進球了,那邊鼓掌,我贏了,這邊鼓掌。當時我心裏就犯嘀咕,練球而已,不至於這樣吧,但是也沒多想。
第二局我又贏了。這時,對方的人走過來,邊走邊嚷嚷著說:"不打了不打了,沒得打了。"接著爸爸和大家呼啦一下都散了。突然覺得這場景很熟悉, 好像《龍的傳人》裏的場景,周星馳的叔叔賭了錢後跟人家去結賬了,留他自己在旁邊傻傻的。
爸爸回來後,我很不安地問:"爸,怎麼了?是不是跟人賭錢了?"當時爸爸說沒有。後來的再後來,他才跟我說,其實那次就是賭錢,但是他沒有參與, 旁邊的那些人是在場外壓。
這次算是我第一次接觸賭錢。
再後來,爸爸認為我得去和男子選手打比賽,如果我能跟他們處在一個水平線上,那再打女子比賽時就會比較輕鬆。所以有那麼一段時間,我每天都跟男孩子一起練球。當時我的技術還很有限,許多男孩子不願跟我打,因為他們都想找高手打,以此來提升自己的水平,況且贏我又不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為了能找到對手練球,我們就打20 塊一局,一天打五局。因為男孩子衝球好、觀念又好、準度又好,所以那時基本上都是我輸,那些輸掉的錢就當交學費了。
後來對方覺得20 塊的賭金太少,對我爸說:"唉,我跟你在這邊打20 塊的多浪費時間,那邊有人找我打30 塊的。"於是爸爸又想了一個辦法,回答他說:"那就這樣好了,打對方7 比0 的話,就翻一倍40,連摸三的話再加20 塊, 連摸四局再加20 塊。"
這樣把比賽規則細化了之後,對方就覺得他其實不是在跟我打這20 塊,而是在挑戰自己,便又提起了興趣。就這樣,我又可以繼續和男選手練球了。
一段時間後,我還是經常輸,有的男孩子就提出讓我一局,我爸沒答應, 並告訴他們說:"我們本來就不是抱著贏錢的態度來的,隻是想多學習而已。"
這樣的情況大約持續了一年多。可我一直都不喜歡賭錢,還是覺得影響不太好。所以從那以後,我就再也沒有賭過。現在,為了提高技術水平,我寧願花錢請一個教練。
賭球之我見
在我看來,打球的人可以分為三種類型:賭錢型、練球型、比賽型。賭錢型的人比賽時狀態不一定會好,但賭錢時眼睛會放光;練球型的人之所以賭錢, 是把賭金當作一種激勵,刺激自己或者別人更認真地練球,而不是為了贏錢; 比賽型的人,遇到比賽就會覺得興奮,往往還能超水平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