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驚訝歸驚訝,那時爸爸絲毫沒有讓我打台球的想法。一是因為我不是男孩子,二是因為當時受路邊台球的影響,在那個年代,社會上對這項運動並不支持,認為隻有壞孩子才打台球。所以,當我第一次見到9歲的小將薑藤時,心裏真的好生感慨,9歲的我還夢想著當畫家呢。
學習那點事兒
既然都提到了小時候的事情,如果不提學習的話,會不會有點藏拙之嫌呢?為避免落下口實,我還是接著說說我在學習方麵的那點小事吧。6歲時上小學一年級,我跟其他孩子一樣,對能背著書包,坐在教室裏聽課有一種非常新奇的感覺,覺得特別神聖,甚至還有點自豪。剛學會幾個字,就覺得自己特別有文化。有好幾次,我跟媽媽去買菜,看到路邊的廣告
標語,就挑我認識的字對媽媽說:"那個字你認識嗎?我認識哦!" 其實現在想想,那些我認識的字就是"人""口""木""女""生"等, 因為那時的標語大都是教育人們要實行計劃生育,要少生優生、控製人口、植樹造林之類的,搞不好我還把"林"拆成了兩個"木"呢。
那時,我的理想是當一名畫家,也很喜歡畫畫。通常老師在上麵口若懸河地講課,我就在下麵低頭畫自己想象中的古代美女,為了不讓老師發現我在開小差,我還不時地抬起頭跟老師來個對視,這個對視給老師送去的信號就是: 我可是很認真地在聽課哦!
上小學的時候,低年級隻有兩門課:語文、數學。但是與現在的小孩子一樣,那時每個學生也想得雙百分。因為得了雙百不但能得到老師表揚、同學們的青睞,還能得到家長的獎賞,當然也是三好學生的首要條件。小學一年級時,別人兩科得雙百,而我一科就想得雙百。怎麼辦到的呢?期末考數學時, 由於我感覺時間特充足,答卷時就將每道題的數字和符號都描成了雙筆,看上去就像美術字一樣。我想:我每道題答了兩遍,如果都答對了,不就可以拿到兩個100分嗎?可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別說雙百,就是一個滿分也得不上了, 那次考試我拿了人生中唯一的一次零分。
在我的記憶裏,我對書本上的東西不太來電,最喜歡上的課是三年級開始的自然課,因為很多時候,老師會帶著我們到教室外麵去上課。記得有一次老師帶著我們到野外實踐,看到春風拂綠、楊柳抽枝,老師隨口問道:"同學們, 你們知道怎麼識別風向嗎?"於是,大家都睜著好奇的眼睛看著老師,或者做冥思苦想狀。我看著擺動的樹枝,靈機一動,對大家說:"我知道。"邊回答邊從地上撿起一片樹葉向空中拋去,"看它往哪個方向飄,不就知道了嗎?"結果, 當然是得到老師的表揚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