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酒館偶遇(1 / 3)

“碰!”先是重重的一聲酒壇子落在桌上的撞擊聲,緊接著又是“砰”的一聲悶響,先前還舉著酒壇子往嘴裏灌酒的人隨即倒在酒壇邊,趴伏在桌麵上一動不動,一隻手還搭在酒壇上,看起來似乎是醉得不行,睡死了過去。

正在收拾隔壁桌子的小兒被這突如其來的一聲響給嚇了一跳,偷偷轉過頭來往這邊瞧了瞧,見沒有什麼大事,又甩著剛擦好桌麵的抹布重新搭在肩上,捧著菜盤子就走了。倒是櫃台後邊一直撥弄著算盤的掌櫃聽到了動靜,抬頭看了這邊一眼,見是那個熟悉的人,也不管,隻歎了口氣搖了搖頭,就繼續翻著賬冊算賬了。

這人名氣大得很,也不是別人,正是睿王邵浩宸的獨子,睿王世子邵天策。提到睿王,那可是傳說中的人物,先皇嫡親的弟弟,自幼聰穎過人、才華橫溢,深得先皇信任與器重,可說是真真切切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先皇欽命的輔政大臣。隻是據傳睿王冷心無情,隻娶了先太皇指婚的先丞相之女為妻,並無其餘妾侍。睿王妃卻福薄,卻在生產時因難產而亡,僅留下一子。當時睿王並不在京城,府中雖備下了乳母,卻並沒有掌事的主子,於是先皇便命人將這個嬰孩抱入宮中交由皇後撫養,並且取名為邵天策。而那時還是太子的當今聖上邵天啟,則是皇後所出的先皇嫡長子,年長邵天策六歲,邵天策入宮之時便已記事,也清楚這個弟弟不會是自己爭奪皇位的阻礙,加上兩人同樣養在皇後名下,他也願意去疼愛寵溺這個弟弟,因此隨著時間流逝,兄弟倆感情越發深厚,甚至許多私密的話邵天策也願意告訴邵天啟。

說到邵天啟,就不得不提一提當今的局勢。數百年前,大陸上仍處於分裂狀態,存在十餘個大小不一的國家,在這數百年間相互吞並,戰亂四起、名不聊生。紹國當初是排名末尾的弱國,卻得益於代代君王都是聖明之君、皇室宗親並無相互傾軋,加上君臣民一心,倒是從那段亂世中艱難保存了下來,甚至逐漸變得強大,直到百年前,十餘個國家最後僅剩下三個國力相近的國家,由於資源損耗極大、又相互製衡互為掣肘無法決出勝負,三國便簽訂了一紙和約停止了戰亂,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也給了大陸數十年的時間休養生息恢複元氣。

這數十年間,先太皇與先皇在位期間,輔政的睿王作為治世之能臣,使得紹國國力年年增強,如今已經成了三國最強,隱隱有打破製衡的意味;而九年前即位的邵天啟雖說有睿王輔政,但本身也不是個簡單的人,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能夠將朝政處理得妥妥當當,更將朝臣收拾得妥妥帖帖,睿王見邵天啟能獨掌朝政,便也幹脆地還政於帝,給邵天啟行過加冠禮之後便去鎮守邊疆抵禦外敵了,至今,也隻在其子邵天策十五歲冠禮的時候回來過一次。

邵天策尚年幼時便也表現出了不輸於太子邵天啟的驚人天賦,暫且不說過目不忘的本事和極為敏銳的政治直覺,便是在測試根骨時也發現他是極為上佳的練武奇才。因此,邵天策也接受了強度並不輸於邵天啟這個太子的教育,隻兩人之間各有側重,邵天啟側重於明君,邵天策則是側重於賢臣。後來邵天啟十八歲掌權時,十二歲的邵天策就進入了皇家暗衛,僅三年時間便爬到了暗衛高層,成為暗衛中首屈一指的存在。

按照規矩,邵天策理應在行過冠禮之後正式出現於人前的,卻在那時開始便一直被視為無能紈絝,雖然掌管著皇家衛隊負責皇城、皇宮的保衛,卻一直沒有實際作為。這讓百姓們都議論不止,卻也大多隻是歎息一聲,畢竟當年的事情,他們也是清楚的。

邵天策的冠禮是非常引人注目的,畢竟他是睿王這個全民偶像的獨子,百姓們都非常期待再出一個睿王一樣的人物。但那場冠禮卻如同一個笑話。雖說睿王從邊關回到了京城,卻和當年為邵天啟加冠時態度完全相反的撒手不管,僅在冠禮當天,隻在第一次加冠時為邵天策將發冠戴上,也沒有按照冠禮的規矩說些教導、期望一類的話,更沒有如同平常人家的冠禮中長輩為小輩賜字那樣為邵天策取字,就直接離開了,甚至冠禮都還沒有行完。在對冠禮極為看重的時代而言,睿王的這個舉動就相當於不承認邵天策是他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