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拳拳赤子心
中山籍的藝術家很多,要問在中山市市民心中誰的知名度最高?——不用說,那肯定是方成!
為何方成知名度最高?這其中的一個因素,誠然是因為方成在漫畫創作和幽默理論研究方麵取得的巨大成就。作為中國漫畫大師,方成屢屢獲得多項全國性獎勵,僅近幾年間,他榮獲的全國性獎勵就有——
2008年,與文懷沙、季羨林、楊絳、黃苗子、王世襄、華君武、丁聰、周汝昌、吳冠中(排名按年齡大小排序)等文化人物一道,當選“2008中國十大‘文化壽星’”。
2009年,與華君武、特偉、張仃三位老藝術家一道,在《2009中囯漫畫年會暨加快我國動漫產業精品工程高層論壇》上,被授予“中國動漫藝術終身成就獎”。
2009年,與美術家王琦、美術理論家華夏、建築學與城市規劃專家吳良鏞、美術家宋忠元、書法家李鐸、攝影家陳勃一道,榮獲由中國文聯主辦的“第八屆造型藝術成就獎”。
2009年,榮獲中國美術界的最高獎項——“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中國美術獎”是中宣部批準設立,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並由中國美協承辦的國家級美術最高獎,含“創作獎”、“理論評論獎”、“終身成就獎”三個子項。獲“終身成就獎”的全國僅有6人。
但是方成知名度最高的更重要的另一個因素,是因為方成對故鄉愛得是那樣深沉,情意是那樣真摯!
在方成胸中,總是有一股濃烈的鄉情在時時湧動。多年來,他始終如一地非常關心、支持家鄉的文化建設。他人在北京,心在中山。為了表達對家鄉的愛,他從1992年起分三批把自己數十年珍藏下來的380多幅名家書畫無償地捐給了中山,而不求任何回報。方成此舉令人肅然起敬,受到中山市黨政領導和140多萬中山市民的高度稱讚。
方成捐給家鄉的這批名人書畫中,有國畫大師吳作人的名作《金魚》,有劇作大師吳祖光的墨寶,有書法大師沈鵬的真跡,還有現代、當代著名畫家古元、關山月、黃苗子、廖冰兄、黃新波、李樺、葉淺予、陳叔亮、張正宇、朱屺瞻、關良、黎雄才、王雪濤、董壽平、唐雲、許麟廬、林散之等著名書畫家的傑作珍品,均具很高的收藏價值。另外,還有他愛妻陳今言的兩幅名作。這批書畫中,最有意義的當數抗戰時期馮玉祥將軍親手所畫並題贈給方成的那幅《辣椒》。馮將軍的畫作流傳於世的甚為罕見,因而彌顯珍貴。方成捐給家鄉的這批名人書畫簡直可以說是無價之寶,有人按當今市場價粗略估算,其價值不少於幾億元人民幣。
這麼多的書畫精品大多是方成朋友的友情贈與。也有少量由方成掏錢從友人處購得,如仿古複製畫《清明上河圖》和幾幅清朝書畫。方成為人豪爽,性格幽默,善良厚道,在藝術界人緣極好,與很多書畫藝術家、相聲藝術家都是朋友,其中相當一些還是至交。文人相交淡如水,不饋錢財,不送物件,往往揮毫潑墨,拿自己的書畫作品相贈,並請雅正之。天長日久,方成便擁有了朋友們饋贈的數量可觀的書畫。這些朋友都是名家,有的還成為了國內首屈一指的巨擘。方成為人最重情誼,他格外珍惜這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他認為,這些珍品都是友人的深情厚誼,更是國家的寶貴財富,不管能賣再多的錢,也絕不能拿到市場上出售。隻能捐贈給社會,使之流傳後世。於是,他毅然把這批畢生珍藏捐贈給了中山人民,並且相信由中山市文博部門保管肯定會比自己要保管得好。正如中山市副市長姚誌彬在《方成藏書畫集》第二集序中所說的:“他認為,書畫藝術家們所創造的精神財富應該屬於國家,屬於人民,而選定中山為受贈地點,則是因為他認為自己是地道的中山人,能為家鄉人民提供精神文化享受,為繁榮家鄉的文化藝術事業作出貢獻,是他最佳的選擇。”
中山是文化名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事業,方成所捐名人書畫歸宿於此,正可謂適得其宜。中山市對方成這種無私奉獻精神和表裏如一的高尚情操非常敬重,授予方成“支持中山文化事業突出貢獻獎”的殊榮,市文化局把剛落成的展覽大廳命名為“方成廳”,隆重地舉辦了《方成藏書畫展》和《方成畫展》。市政府對方成捐贈的這批書畫珍品非常重視,撥出專款分兩集出版了《方成藏書畫集》(中山市文化局編),以表彰方成的這種無私精神和高尚境界,讓中山市民世代學習他崇高的品格和精湛的藝術造詣。
方成在捐贈儀式上說:“我認為把這些藏品送給中山市最為合適,因為中山市是全國文明城市,作為一個中山人,我為家鄉感到驕傲。雖然在北京長大,但很懷念中山,‘這是我的根’。”方成希望能把他捐贈的字畫每年或兩年展覽一次,讓全市人民都能欣賞到這些中國書畫精品。
在《方成藏書畫集》第一集“後記”和第二集“自序”中,方成如此真誠地表露了自己的心願:這些書畫都是我所仰慕諸名家的藝術珍品,得之於友情持贈,來之不易。為此輯之成冊,不僅擴大收藏之效,供更多人鑒賞,也會使人對原作更為珍惜,並有利於妥善保管。
從事漫畫工作,我也和畫界的朋友一樣,喜歡收藏名人字畫。藏品有的是從北京琉璃廠古董店裏買來,也有向朋友所求墨寶。幾十年來,頗有收獲。不幸遭“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藏不住的藏品,都被“橫掃”投入爐火。從“牛棚”和“幹校”出來之後,仍不死心,一得時機,還繼續收集。因宿舍有室無廳,室也如鬥,難以一一裝裱張掛,長年收在箱子裏,不見天日。其中大多屬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長此深藏,總覺委屈。……
珍藏多年的這些書畫,貴重不僅在藝術,也因是友人饋贈,厚情足惜。我仍繼續收藏,藏品仍將捐獻,使之成為公眾財寶。人壽難期百年,藝術可望永久。中山市副市長姚本棠在為《方成藏書畫集》(第一集)寫的序中高度讚揚了方成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和表裏如一的高尚情操,以及《方成藏書畫集》出版的意義:中國人曆來重視保存先賢留下的文化遺產與當代名家的精品,故有“藏諸名山,傳諸其人”的說法,這正是中華文化得以延續五千年、不斷發揚光大的原因之一。然而,傳統的中國文人私有觀念濃厚,“藏”也罷,“傳”也罷,大都“秘而不宣”,跳不出單家獨戶、一個家族、一個學派的狹小圈子,其中最珍貴的,常給搜羅到皇家內苑,從此,尋常百姓就畢生無緣一見了。這一現象,也成了製約中華文化發展的不利因素之一。
回顧數千年的文物收藏史,不為別的,隻為證明《方成藏書畫集》的公開出版發行,有著不同一般的意義。
“方成藏書畫”藏在哪裏?並非在方成先生自己家中,而已成為中山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自1992年方成先生將其中的珍品126件分批陸續捐獻給中山市之後,這批珍貴的書畫已不止一次在中山市圖書館公開展出,現在又交由出版社出版發行,真可說是早已百分之一百“公諸於世”了。
方成先生毅然把這一批私人的畢生珍藏捐獻給中山人民,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表裏如一的高尚情操,堪為後學楷模。方成先生的桑梓之情,真可謂情深似海,情重如山!中山市副市長姚誌彬在為《方成藏書畫集》(第二集)寫的序中特別強調了方成的畫品與人品:家鄉人民高度評價方成先生熱愛藝術、關心家鄉文化建設的奉獻精神。繼續出版《方成藏書畫集》第二集,是為了讓世人更好地從中領略書畫家們的藝術成就和方成先生的高風亮節。畫品即人品,睹畫愈思人,方成先生的一本本作品集和藏書畫集就是他的人生與藝術道路上的一座座豐碑!2009年暮春時節,91歲的方成再次踏上故裏。4月18日上午,《方成漫畫展》在廣東中山博物館隆重舉行。方成在開幕典禮上講話後,當場宣布,展出作品悉數捐給故鄉,展出後由中山博物館收藏,為籌建中的中山市漫畫博物館添一份力。此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與會所有人士再一次向方成致以崇敬的目光。這次是方成第二次向中山博物館捐贈自己的漫畫了。前後兩次他共捐贈了自己的漫畫(含與他人合作的畫)188幅。
而在前一年,2008年的7月16日,方成已向國家博物館捐贈了漫畫159件及珍貴圖書125冊,包括漫畫作品《武大郎開店》、《老戰友》、《老把式》、《鍾馗》、《神仙也有殘缺》、《不要叫我老爺》、《武鬆過崗》、《一盤下不完的棋》、《麵幣圖》、《十年回憶係列》等力作。有關方麵評價說,“方成先生的漫畫作品及圖書入藏國家博物館,對繼承弘揚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進一步研究、發展我國漫畫藝術,有深遠意義。”
為了配合中山市文化名城的創建工作,提高中山市的城市文化品位,豐富廣大群眾的節日文化生活,充分展示中山市名人名家名作,中山市博物館特從方成捐贈的名家書畫藏品中精選出一批經典作品,於2010年1月1日起舉辦《方成捐贈名家作品展》,展覽展出方成先生捐贈的名家漫畫、國畫、水彩畫、書法作品等數十幅,並確定以後定期不斷更換展品,長期展出,供各界人士和廣大市民長期欣賞學習。方成為此頗感欣慰。
2.濃濃故鄉情
方成如今已是飲譽海內外的大漫畫家、著作等身的幽默理論家,可是無論與家鄉相隔多遠,無論社會地位有多高,方成對故鄉的情感始終難以割舍。對於家鄉的文化建設,他向來不遺餘力,出謀獻策。家鄉中山市舉辦的活動,他總是熱情關心,盡量參與。多年來,他每年都最少回中山兩次。
方成對家鄉中山時時不能忘懷,至今還能說一口流利的南朗話。每次他回中山出席活動,總是要回家鄉左步村走一走。踏上故土,他的心情就很好,先進自家祖屋看一看,再到孫氏大宗祠謁拜祖先,恭恭敬敬地鞠個躬,然後跟鄉親們用家鄉話聊聊家常。有幾次,他還帶著兒子一起回南朗探親,為的是讓他們記住父輩的故鄉是什麼模樣。
有一年在北京出席“兩會”期間,方成遇到曾采訪過他的中山籍的一位記者,馬上高興地走上前去,拍著記者的肩膀親熱地說:“看見故鄉人,就感到親切。”平時,方成無論走到哪裏,一看到中山生產的燈具,總是會脫口而出:“看!這是我們中山的燈!”
90年代初,方成從中山的一家文藝小報《香山報》上看到“《中山是我家》征文”稿約,連夜就動筆寫了一篇題為《中山人》的短文,吐露心聲:“傳說廣東人鄉土觀念特深”,“鄉土觀念深,愛之深也”。他在篇末動情地寫道:“我想,倘人人都以身為中山人為榮,並以當之無愧自勉,中山騰飛會更起勁的。”方成這種對鄉土的熾烈情懷,真令人深受感動。方成的書畫大多落款為“中山方成”,他畢生共有四枚書畫章,其中一枚閑章即為“中山郎”,古為今用,一字之變,寓意截然不同!方成真不愧為“中山人民”的“好兒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