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牛舍招標
春節前,省設計院送來了牛舍設計的定稿圖紙,這套圖紙完全按照劉忻的構想完成,牛舍的通身采用了六公分厚的木板,頂部是大三角形,上麵留著的數十個通風孔是參考了儲備糧庫的那種保持自然通風原理設計。而魚子養牛場的設計也是在單個牛舍的基礎上拓展出來的,像一組串聯電路那樣把一個個單體組合在一起,從外觀上看是一排排牛舍的串聯。搞這樣不倫不類的設計令省裏的設計師們哭笑不得,當院長把劉忻縣長的構想講給大家時,都說這樣的木屋要放在天山腳下或蒼山洱海旁邊,倒是和大自然十分協調,景觀也必然美麗,但是僅僅是一個養牛功能的牛舍,又修建到黃土高原腹地的那些溝壑裏,從藝術上看必然顯得不倫不類,而從投入上看則是勞民傷財。聽到這些議論,院長拉下臉訓斥說,你們真是吃飽撐得慌!誰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見大家聽到衣食父母的話不言語了,又繼續教訓說,我們的設計理念不就是誰給錢聽誰的話嗎?又不是拿著這些設計去參加國內外大賽!
看著自己腦海裏的構思轉化成美麗的效果圖,劉忻油然而生出來巨大的成就感,心裏便鄙視這些所謂搞設計的家夥們,越是鄙視心裏便越覺得不舒服,為花費不菲的設計費開始心痛:設計師不過是按照自己的構想畫出了圖紙,計算了簡單的承載重量,憑啥一下子就拿走一百多萬設計費?
圖紙到了負責施工的雷明智手裏卻遇到難題,他找到劉忻連說設計出了問題,因為牛舍如果全部使用六公分厚的板材,偌大棚子的造價別說預算的四千塊了,恐怕連一萬塊都拿不下來。聽說隻是錢的事情,劉忻也感覺到當時隻顧美觀好看有點考慮欠缺,現在再增加投資已無渠道,看來
隻好在板材厚度上作打算,便說六公分不行就弄成三公分的!雷明智搖搖
頭,說我們都仔細算過了,這點資金連兩公分厚的都夠嗆,大概就夠買一公分半的。劉忻一聽才用一公分多的板,便說那不成五合板了?這麼薄,恐怕風一吹就垮的?他思忖了一下,便要雷明智先找幾個木匠,按照圖紙做個試驗,做個既省錢又能按照設計完成的方案。
縣裏幾個經驗豐富的老木匠熬了幾個通宵,做出了幾個不同材質的棚子,雷明智找來鼓風機對著這些棚子猛吹,經過嚴格的性價比論證,最後老木匠們拿出了在牛舍的架子裏多增加幾根柱子,在牛舍的門麵上加設十二根龍骨的方案,這樣把五合板作為主材,也可以抵禦住八級大風的襲擊。劉忻看了搭起來的這幾套樣板牛舍,又叫鼓風機使勁吹了一陣子,看到隻是有些小小的搖動,總的來說還挺結實,心裏自然高興。高興中又提出了幾條建議,比如為了凸現出木板厚重穩健的效果,在五合板上每隔幾公分畫上一道厚厚的、很有些厚重感的木板紋路等,他的建議說得那些老木匠們也連連稱道。原定的施工方案是以鄉鎮為單位自行按照圖紙施工,如今材料換成了五合板,這活便可以集中在縣裏統一加工,也便於質量的監管。此時的劉忻也不由得想起準備空手套白狼的小舅子,他對雷明智說,雖然牛舍統一加工的工作簡單,資金也不是很多,但考慮到工程的重要性,必須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堅決實行招標製。本來,雷明智有一個親戚在縣裏辦著木器廠,聽劉忻朦朦朧朧的話裏好似有些暗示的成分,就說自己一定按劉縣長的指示辦,便靜觀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