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分家了(1 / 3)

陳家族長接過聖旨後,當天就趕回德縣,然後就開始安排分家的事情,分家時因為剛好有108戶,就分成108支,同時仿效宋朝時期義門陳氏分家的方法,一是把一個鐵鍋砸成了108塊,一戶一塊;二是將108戶的戶主名字寫在一個棉布上,寫了108份,每戶一份,而族長則是將108戶所有人的名字寫在一張棉布上,總計1389個人名,由族長保存;三是每支族人以“義”為頭、以“莊”為尾、以手藝、特長等為名,建了108個莊,像義馬莊、義拳莊、義道莊,分別表示養馬手藝、會拳腳功夫和學道的戶主建立的分支,當然還有義劍、義槍、義木(木匠)之類的,四是所有族人都暗中牢記兩套切口,一套是若幹年後族人相互之間問詢身份的切口,便於族人若幹年後即使已經陌生,但也可以通過切口知道相互間的身份,一套是族人今後如果再次聚集時召集族人到某地集合的切口,是族長還存在一份能在若幹年後族人再次聚集的希望的布置。

同時按族內精於各行的實際,仿效宋梁山108單英雄的做法,將其中文、武、智、律等劃分36支,稱為天罡,其中主要是精通佛、儒、釋、墨、法、陰陽、道之類的分支,其餘匠工等手藝劃分72支,稱為地煞,其中主要是精於72行的各類手藝之人,當然這種分法是族內的說法,不能顯露在外,畢竟梁山108好漢是造反而聚,要是讓乾隆知道了,必定不管後果的血腥鏟除。

從此,德縣陳友諒這一義門陳氏之後,就變成了陳氏義門,而族人則除族長一家獨居德縣外,其他族人再次被迫分家散居各個地方,宋朝時期陳氏義門分家之事再次重演……

前麵說乾隆和陳家族長一晚談判後,陳家族長答應乾隆提出的幾個要求而分家,而陳家族長隻是提出了一個毫不引人注目的條件,就是允許陳家族人中手藝人可以外出幹活掙錢養家,當時乾隆未經詳細考慮就答應了,這正是陳家族長高明的地方。

自從德縣陳家被乾隆關注,派人當地方官員摸查沒有結果,後來陳家族長因得到朝廷內部消息被迫寫密信給乾隆,既是迫不得已,也是因為陳家族長就已經將事情考慮周全。

陳家不可能和乾隆抗衡,這是不可辯駁的前提,既然無此,那剩下的就是如何保全自己,做的好與壞,無非是兩個結果,或者魚死網破,或者低調生存,魚死網破的事情有暗人在進行,當族長的隻能考慮前麵安排這事,後麵具體操作上估計真要發生了,自己也就看不到了。

低調生存的話,最可能的就是仿效宋朝時期分家而居,但分家最大的可能是被乾隆暗中逐步一一擊破,最後落個族滅人亡,這是當族長的必須避免的事情,而避免的方式隻有和乾隆達成一個條件,這個條件可以讓自己知道所有族人的生存狀況,而既不引起乾隆的忌諱,也讓事情可以暗中進行,最好的方式就是暗中聯係,但暗中聯係的具體操作方式必須也考慮不能引起乾隆的猜忌,如此一來,族人中的手藝人外出討生活而暗中聯絡是最好的辦法。

前麵說過,這一支陳家大族因為當時族長的特意發展,最後在昌盛繁榮時期,結合族內實際情況成立了文、技、律三堂,三堂中既文又武,但是最多的是技堂中的匠技門,是這一族特意為收集各行手藝人的技術而成立,不分貴賤,隻求齊全,包括泥、瓦、木、篾、鐵,甚至偷、摸、騙、尋山點墳、看相算命之類的,自然這門中族人也最多,而手藝人最大的特點則是外出靠手藝討生活,這樣一來,在族長的有意促成下,不用特意安排人員去查看各分支族人的生存情況,完全靠族內子弟從事手藝的族人每年外出,就可以既不讓乾隆猜忌,又可以完全知道各地各支族人的生存狀況,避免乾隆皇帝暗中下手一一擊破的可能,這才是當時族長的高明之處。

而正是當時陳家族長這點高明之處,在幾次發現乾隆暗中下手擊破幾個分支族人導致這幾支族人滅亡後,陳家族長都及時密信問候乾隆,才算是及時製止了乾隆的刀子向其他族人下手,避免了各族被乾隆暗中一一擊破的可能,當然這事讓乾隆十分憤怒,但也不得以接受了這個狀況,畢竟這是當時陳家族長唯一提的條件,也是陳家族長的底線,隻能怪自己當時一時高興過頭,沒有細細考慮隻裏麵的貓膩,讓陳家族長鑽了個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