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禮物,騎著馬,跟在兵部官員的身側,向著兵部而去。
李牧此時的心理,在暗暗思考著,到底要向大唐推銷什麼樣的武器,或者兵部需要什麼樣的武器。
李牧知道唐朝可以算是,中國古代冷兵器最昌盛的時代了。
就拿唐朝這個朝代來看,一到這個朝代的特色武器,現代人自然而然,會想到唐刀。
殊不知,唐刀隻是唐代軍隊製式武器刀的一種總稱而已。
《唐六典》卷一六武庫令丞職掌條記載:刀之製有四唐刀: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
可見唐刀是唐代刀具種類的總稱,並非一種刀,所以古代沒有“唐刀”的法。
儀刀:蓋古班劍之類,晉宋已來謂之禦刀,後魏曰長刀,皆施龍鳳環。至隋,謂之儀刀,裝以金銀,羽儀所執。
障刀:蓋用障身以禦敵。
橫刀:兵士所佩之刀,名亦起於隋。《唐律疏議》卷八衛禁律“諸宿衛者兵仗不得遠身”
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斷馬劍。(其實就是步兵使用的斬馬刀)
這四種刀,各有不同的用途。
倭國的武士刀,就是根據唐刀的橫刀演變而來的,不過日本的武士刀還有一種,專門準備給自己切腹用的短刀。
李牧覺得那把刀,應該是起源於障刀,有一種法,障刀是士兵,用來貼身近戰之所用的。
障刀最長不過五十厘米,最短十五厘米。
也就是一把匕的樣子,不過唐代的障刀是應該保護自己,貼身近戰之所用,倭國的短刀,則是給自己用來切腹的。
騎在馬上的李牧,不知道兵部到底會向他采購哪一種刀,也或者四種刀都采購,也或者都不采購。
而是采購一些其它的兵器。
這都有可能,畢竟冷兵器不隻有刀的,還有弓箭,戈等,在這裏麵李牧喜歡其中的一個兵器。
那就是弓箭的箭,後者是弓箭的箭頭。
想來利用現代的技術和設計水準,一定可以將鐵製箭頭設計成為一款,空氣阻力最的箭頭。
再加上機械大批量的壓製,李牧可以一次性為大唐,提供百萬箭頭。
這也不失為一門很好的生意,畢竟在現代也許大量的製作管製刀具,會有一些麻煩。
不過之製作弓箭的箭頭,那就另當別論了。
除了這些手上的兵器以外,李牧還考慮過向大唐出售鎧甲,比如西方世界的哥特式鎧甲,或者是鎖子甲等,一些比大唐鎧甲成熟,防護性能要強的護甲。
不過最終李牧放棄了,有兩點原因,其中一點就是成本的問題,就現代製作鎧甲,那也是純手工製作。
在現代搭上純手工製作,那就是價值不菲的玩意兒了。
這不符合利益標準,沒準李牧從現代倒騰到大唐的鎧甲,還會賠本,畢竟鎧甲就要大規模列裝軍隊,才會規模化,利益擴大化。
但是很明顯現代製作的複古鎧甲,明顯拿到古代來,那也是一件奢侈品。
也隻有將軍一級的才能配備,士兵就不要想了,那樣的話,李牧的鎧甲也就隻能少量的銷售。
如果那樣的話,還不如不推銷鎧甲呢。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些人為因素了。
思來想去的李牧,一抬頭,看到了兵部衙門的牌匾,才知道不知不覺,他已經到了兵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