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無敵的計算機高手
一台386催生的DOS高手
早在我小學五年級時,非常精於技術又fashion的爸爸給我買了一台386DX40的計算機,配置了16M內存、512K顯存、Trident顯卡、210M硬盤、鼠標和標準的101鍵鍵盤,半年後這機器上又有了Panasonic 2倍速光驅,Sound Blaster 16位聲卡,以及一對兒音箱。現在的年輕人看到這個清單肯定不知所雲了吧?但在當年,這已經是很牛×的配置了。
當然,這並不是我第一台計算機。嚴格意義上說,我6歲的時候,父親就托人從國外帶回來一台當年被稱做"娃娃電腦"的Apple進口貨,還得借電視機作顯示器。不過我印象已經不深了,後來才知道那台機器裏固化了Basic,而且所有可用程序都是靠磁帶記錄的。
總之,我在小學五年級,擁有了人生中第一台嚴格意義上的個人電腦。
其實開局還是不錯的,我繼承了父親樂於鑽研技術的傳統。很多媒體的報道會讓人誤解為我精於電腦遊戲,其實不是。直到現在,除了偶爾打打CS,我幾乎就沒怎麼完整地玩過一個電腦遊戲。
言歸正傳,於是我從五年級開始,業餘時間除了寫作業就是擺弄電腦。還好,我不愛打遊戲(但我沒說我不愛玩兒),因此即使坐在電腦前好幾個小時不挪窩兒,父母也不太管我。當然前提也是有的,就是不能晚於11點睡覺,更不能不寫作業就玩電腦。
那會兒誰家有個計算機都是新鮮事兒,更別說用得得心應手了。哥們兒是個要麵子的主兒,堅信如果掌握了強大的計算機技術,是非常有利於在老師和同學麵前得瑟的,在這種厚顏無恥的虛榮心驅動下,我沉浸在了計算機技術的海洋之中。
遙想當年,哥們兒對各種DOS命令了如指掌,在那個內存技術和虛擬內存技術並不發達的年代,如何使高端內存和主內存足夠運行流行的遊戲,是擺在每個想玩兒遊戲的人麵前的難題,配置內存成為當年體現DOS應用實力的重要一環。
凡是同學運行不了的遊戲,在我這兒,都能通過對DOS中Config、各種批處理文件以及對Himem.sys這個變態文件的靈活配置來解決,所以雖然我不愛玩遊戲,卻接觸了很多遊戲,目的僅限於讓它們運行起來好在同齡人麵前吹牛B:我做到了。
遙想當年,能通過修改遊戲數值讓角色無敵、不死,更是體現一個電腦愛好者,特別是DOS專家之水準的重要一環。如果哪個朋友對當年的技術有過研究,你應該熟悉PCTOOLS、FPE、GB這些工具。是的,我確實可以讓每一個經過我手的遊戲人物都做到無敵,改過的存盤文件都實現無限的金幣。這在修改器盛行的當下的確不算什麼,但相對十五六年前的電腦遊戲和IT行業發展水平,哥們兒也算個DOS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