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光頭的江湖
孟非
時隔不過兩個月,樂嘉又出新書了。當作序的重任再次降臨到我頭上時,厚厚的書稿不免讓我驚歎於他創作精力的旺盛。相比為他的《色眼再識人》作序,為這本《讓你的愛非誠勿擾》再寫序,多少讓我有一些歸屬感。作為《非誠勿擾》舞台上唯一不下車的“司機”,我和“售票員”樂嘉共同見證了每一位上車男女的點點滴滴,因此在讀這本書時,常有恍若隔世的感覺。很感激作者再給我這個機會,憑借這篇小序多少也能“見證曆史”了。
《非誠勿擾》開播已有半年,這半年也是我和樂嘉不斷熟悉的半年。樂嘉眼神犀利,不說話時有拒人千裏的感覺,但熟悉之後所有人都會感受到他個性中的熱情。我尤其佩服他對人的關注。他常漫不經心地打量和審視著一切,看似無意,卻是有心。任何人的絲毫反應都是樂嘉全麵了解一個人的開始。在書中他曾提到,一位男嘉賓在他麵前說謊,但在洗手間卻被他偶然聽到男嘉賓電話聊天的“實話”,因而他用性格色彩讀心術迅速推測出了這位男嘉賓的性格。這點讓我佩服和慚愧,因為那時候我基本上都在和花枝招展的女編導們說笑。同處一個時空,他吸收的信息遠超過我的想象。正是這種執著而敏銳的“關注”態度,使得他在節目裏妙語連珠、語出驚人,成為節目的財富。樂嘉一直對自己在《非誠勿擾》早期節目中的“無助”表現感到懊惱,書中也屢次提到。根據我並不算豐富的經驗,能夠像他這樣,在短短數期節目內迅速進入狀態並找準自身的定位,已經很不容易,他對自己的要求實在太高。樂嘉在節目中不僅僅是一個冷靜的分析者,同時也是一個激情的參與者。在理性和感性之間自由遊走的他,總能在關鍵處一針見血,一語驚醒“夢中人”。正是樂嘉和他神奇的性格色彩學理論與《非誠勿擾》舞台產生的種種化合作用,使這個節目變得更加曲折而精彩。
我在第一時間拜讀了書稿,對於喜歡《非誠勿擾》的朋友來講,此書提供了一個絕佳解讀《非誠勿擾》的視角。首先,這本書道出了《非誠勿擾》的很多不為外人所知的情況。樂嘉從節目參與者的角度,對很多被外界誤讀的現象做出了他的解釋。雖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相對客觀的聲音還是有必要的。樂嘉的這些心聲,對很多不太了解節目或對節目有所誤解的觀眾是一個重新審視的機會。能夠多角度全麵地了解並重新認識一件事情,我認為是一種人性的覺醒。其次,這本書以樂嘉功力深厚的專業背景為出發點,用他浸淫多年的性格色彩理論,對台上嘉賓進行了全方位深刻的解讀,這種解讀比節目中樂嘉的點評更深刻更透徹。我還得說,對他從何其平淡的一句話中也能挖出他的紅藍黃綠,實在敬佩。如果說《色眼再識人》是一本精彩的性格色彩理論集的話,那《讓你的愛非誠勿擾》就是一部將數十期節目和數百人梳理得頭頭是道的理論聯係實際的案例集。可惜我年輕時,沒人告訴我這些道道。我沒有能力預測《非誠勿擾》的前景,我也並不太介意這件事情,它隻是我的一項工作而已,即便哪天沒有了節目上的合作,交樂嘉這個朋友也是我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