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母親--母慈子孝,母正子直
第一章 糾結的選擇
話說公元前180年,呂後因病殞命,曾經強勢無比的呂氏家族,也因此迅速垮台。劉氏諸王和朝中大臣聯手擊敗呂氏外戚勢力之後,一個問題擺在了他們眼前:應該立誰當皇帝?
經過討論之後,有人提出立齊王劉肥之子劉襄為帝,理由是這樣的:劉肥是劉邦的長子,劉襄是劉肥的長子,所以劉襄就是劉邦的長孫,他完全有資格繼承皇位。
此話一出,有人馬上表示同意,比如說憤怒青年劉章--但考慮到他是劉襄的二弟,所以難免有動機不純的嫌疑。
在座的大臣們都是些老狐狸,對於劉章這一派人馬的心思,他們清楚得很。既然劉章為自身利益發言了,那麼現在也該輪到大臣們為自己說話了。
很快就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按照皇位繼承的原則,長為先,幼為後,這自然是應該的。但如果真要區分長幼年齡的話,劉襄再怎麼長,也隻是孫子輩的人,高祖皇帝現在還有兩個活蹦亂跳的兒子,他們再怎麼幼,也不會比劉襄更幼吧?所以我認為,應該先考慮高祖皇帝的兒子,再考慮高帝的孫子。"
"對,要論資排輩,還輪不到劉襄登基。"有人接上了話茬,"再說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劉襄他老媽家裏那群人太凶了、太囂張了!要是讓劉襄即位,那群人也會跟著得勢,到時候誰敢保證不會出現第二個呂氏家族?"
大臣們聽了這人的話,一下子全都沉默了。基本上他們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過呂後的迫害和打壓,為了自身安全考慮,他們絕對不想再見到第二個外戚勢力崛起,以免再次過上那種提心吊膽的生活。
很快大臣們就達成了共識:無論是論資排輩,還是防止外戚作亂,劉襄都必須被排除在外,不能成為新皇帝的人選。
那麼,要找誰當皇帝呢?
經過短暫的沉默之後,又有人開口說話了:"我看,不如讓代王劉恒當皇帝吧。"
"代王……他似乎是一個不錯的人選。"有人響應道。
"對啊!要論年資,代王目前是高祖皇帝最大的兒子,按照先長後幼的原則,他完全有繼承大統的資格。"
"沒錯,代王的年資完全適合,除此之外,他的個性還比較仁孝寬厚,我們要是在他手下當差,肯定會比較輕鬆。"
"還有,代王他老媽薄太後做人非常低調,薄氏家族也素來謹慎,所以我敢肯定,薄氏家族絕對不會變成第二個呂氏家族。"
"無論從哪個方麵的因素考慮,代王都是新皇帝的絕佳人選,同意讓他登基的,請舉手。"
"我同意。""我也同意。""我沒意見。"大臣們紛紛舉起了手。
"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事情就這麼定下來吧。事不宜遲,我們明天就派人去迎接代王,讓他來皇宮登基,如何?"
"好。"
本書精華已為您連載完畢,謝謝閱讀
尊敬的書友,本書選載最精華部分供您閱讀。留足懸念,同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