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2 / 2)

消息傳到指揮部,作戰室裏頓時一片歡騰。薩馬拉地麵戰鬥開始已經進入第8天,高強度的作戰加上酷熱的天氣不但前線部隊吃不消,連在指揮部裏擔任指揮的人們也覺得身心交瘁。成遜立刻出發去前線視察部隊,我則發報為第一個攻破敵陣的第28主戰坦克師請功。隨即下午海軍陸戰隊發來報告,說根據海軍大西洋艦隊方麵傳來的消息,他們在這天早上與美國海軍發生接觸,但美軍具體兵力數字不詳。

應該說我當時是疏忽了,沒有覺察到這條消息背後隱藏的東西。美國海軍在薩馬拉港進出是常有的事情,我們的偵察機也多次發現懸掛美國國旗的軍艦在薩馬拉附近海域遊弋。我們都知道那不過是美國人派來護送物資的驅逐艦,兵力單薄,對我們的攻勢沒有什麼大威脅。但是如今這些“兵力單薄”的美國人居然敢於和整個的大西洋艦隊發生“接觸”,可見情況一定有變化,可惜我們沒有一個人細心的發現這一點,而是把它遺漏過去了。

戰鬥還在進行,到20日下午,我們已經攻占了薩馬拉2/3的市區,“烏龜”的殘餘部隊還在繼續抵抗,但是先頭部隊報告已經可以望見薩馬拉港口的波光和擁擠在港口上的人群。他們試圖接近,但是遭到“烏龜”的堅決反擊,隻得停下了腳步。

馬拉紮?特希當時也在其中,他在《黯淡的日子裏》裏寫道:“中國人已經接近了,隆隆的炮聲就在三條街外響起。拉托德將軍(拉托德?米力克亞德,‘烏龜’第9機械化步兵師師長)說他會盡力抵擋,但是‘時間不多了,各位。’我當然知道他是說真的,他用一個師抵擋敵人一個集團軍的攻擊,能支持這麼久簡直已經是個奇跡了。”“莫拉達司令和一批司令部的高官昨天上了船,我們沒有接到上船通知。我們坐在海軍基地的指揮室裏,聽著正在步步迫近的炮聲和槍聲,心裏充滿了恐懼。”“5月20日下午,我和另一個參謀羅卡加隨著人流來到港口,那裏的十幾條大船上已經坐滿了人,現在正在吊裝重武器。”“無數難民擁擠在港口上,試圖抓住點什麼好上船去,但是沒幾個人能夠成功。場麵混亂不堪,哭聲震耳,而難民們的樣子更是慘不忍睹,就是神見了也要傷心落淚。”“我親眼看到一個母親抱著她四五歲的兒子呆坐在一堆木板箱後麵,臉上是一臉絕望悲傷的表情,她的小孩在哭喊著,拉扯著母親的衣服。而母親則呆呆的坐著,如同雕塑般一動不動。”

馬拉紮?特希最後也沒有能夠上船。這個根據美國人的“鼴鼠計劃”,由五十三艘各色船隻組成的“巴比倫方舟船隊”總共搭載了大約五萬多人,其中包括巴比倫政府的一些高官、巴比倫的一些富豪和知名人士、一些重要的專門人才大約不到六千人,剩下的艙位大部分都被第92坦克師、第237國民步兵師、第65坦克師、第一近衛步兵師的官兵占據了,能僥幸混上船的難民少之又少。不久前中國東大陸電視台拍了一個記錄片《薩馬拉:破碎的夢》,集合了當時在薩馬拉的坐上船和沒有坐上船的各色人物二十幾個人(也包括當時擔任攻擊的第二整編集團軍的幾名士兵)進行訪談,就有一個當時混上了“方舟船隊”的難民出來講話。節目中提到最後能夠上船的難民大概不到二百人,在整個船隊人數中所占的比例連百分之一也沒有,而且全部是通過一些不正常的途徑偷偷溜上船的。(巴比倫一向以“政府曆史最悠久的民主國家”自詡,臨到最後,號稱“秉承真正民意”上台的巴比倫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卻把人民棄之不顧,隻顧自己逃命,這個“民主”後麵,是要大大地打上一個問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