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1 / 2)

第二次見到朱良國是在近一個月以後,那天的中午當我在聖雷吉斯司令部看到他的時候,他已經變成一個我幾乎不認識的人了。如果不是他那依舊有點翹的上嘴唇,誰會把眼前這個又黑又瘦的家夥和半個月前有些偏胖的朱良國聯係起來?

不過想想他在這短短的二十幾天裏做了些什麼,這樣的變化也就不足為奇了:他先率領自己南方集群的二十五個師在南線給了敵人一個漂亮的反擊,把巴比倫人殺得丟盔棄甲——他一口氣幹掉了5個機械化步兵師!正當巴比倫人惶惶然以為他要進一步進攻巴比倫本土的時候,他虛晃一槍,掉頭跑了。臨走也沒忘了擺巴比倫人一道,他向東北擺出一副攻擊的架勢,弄得正和柳平纏鬥的巴比倫中央集群頓時感到側翼空虛,心裏發寒,急忙調集兵力向南防禦,他這才一口氣把薩裏昆的防禦工事都炸掉,火速帶著部隊向西北的聖雷吉斯撤退。他親自帶了第44、52機械化步兵師和第67、69主戰坦克師斷後,巴比倫人發現原來他是虛張聲勢,派出二十幾個師尾追,被他兩下反突擊又幹掉了一萬多人。巴比倫人吃虧吃得狠了,從此再也不敢靠他太近,隻得在後麵遠遠的尾隨,倒好象在後麵給南方集群送行似的。就這麼一直送到離聖雷吉斯800多公裏的沙漠裏,這時已經進入了聖雷吉斯空中防禦圈。用朱良國自己的話來說:“一下子我心定了。”於是他把部隊展開,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沙漠裏展開一場迂回突擊,把十個主力師迂回到巴比倫人右側,一個猛衝,在空軍的配合下,就此把巴比倫人做前鋒的第6、7機械化步兵師徹底埋葬在巴比倫沙漠裏,順手還把巴比倫的第19、34步兵師打得全軍潰散。在如此猛烈的攻擊下,巴比倫尾追部隊個個嚇得小臉煞白,向後沒命奔逃,巴比倫司令部沒辦法,隻得緊急下令全軍後退二百公裏固守待援。他這才帶著部隊緩緩退回聖雷吉斯。這次他轉戰近二千公裏,殲敵約五萬,擊潰好幾個敵軍單位,而自己的損失不過五千多人,錢隆立刻通令全軍嘉獎,同時把他部下好幾個功勳卓著的師升級為近衛師。也就是在這次戰役以後,朱良國就有了那個名聞遐邇的綽號:“沙漠響尾蛇”。

不過朱良國沒有在聖雷吉斯待幾天,他稍做休整之後,就帶了部隊出發,去接應東線的柳平。

柳平在這次戰役中指揮最多的部隊:東線部隊有四十個師約四十五萬人。但這卻是這一戰中最困難的戰役——東部有近六十萬的巴比倫軍隊,雖然戰力不強,但是人數眾多,而且此時後麵還有二十多個美軍師近三十萬人在做戰略包夾,柳平要保證部隊在這樣的情況下平安撤退不潰散,又不能讓巴比倫人一舉長驅直入,實在是非常艱難的任務。

柳平使用的正是錢隆後來在《防禦與反擊》中著重闡述的“靈活的機動防禦”戰術,他把部隊分為三組,先收縮南線,放在自己的背後,頂住美軍的包夾。巴比倫人正要從南方突破,卻被朱良國嚇住,不敢輕舉妄動,柳平乘機在北方展開反攻,把他手裏的主要打擊力量——十五個主戰坦克師和巴比倫軍隊展開對攻戰,把戰線向巴比倫一側推進了四十公裏,巴比倫司令部大驚失色,馬拉紮?特希在《黯淡的日子》裏寫道:“中國人的反擊把新編第19師打得七零八落,他們非常強悍,善戰到我們難以想象的地步。另三個師在中國人的攻擊下從前線潰退,幾乎丟棄了他們有的所有裝備,包括大部分的汽車、裝甲車甚至步槍。在那一天裏我們就有約三千人被打死,戰線後退了十多公裏。莫拉達司令在辦公室裏大發脾氣,命令投入總預備隊的一半用於穩定戰線。但是司令部的人對這個都沒有多大信心,我們都知道,中國人在攻擊時投入的都是他們的老牌部隊,那些人從西大陸的羅馬一直打到東大陸的巴比倫沙漠,身經百戰,他們的戰鬥經驗極為豐富,不是我們那些匆忙編成的新兵師可以比擬的。”美國人也承認:“中國軍人的戰鬥經驗極為豐富,他們的戰術動作快捷迅速,指揮官的指揮也非常靈活,在絕對人數不如對手的情況下,他們卻能表現出比對手更強的戰鬥力。”美國人在包夾時遇到了他們“曾遇到過的最頑強的抵抗”,“中國步兵的決死精神令人欽佩”,“遭到了重大的傷亡”,美軍有兩個師在向我們戰線發起的攻擊中被打殘,另一個師被認為受到了“不可忍受的損失”而後撤了。據說當時參加攻擊的美軍有一半人被打死,其中的222師師長托馬斯?強也在我軍的一次逆襲中被打死,直接造成了其部隊的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