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陸總動員”期間什麼時候讓人最擔心?我想應該是1880年的12月5日,那一天,希臘飛機第一次轟炸了吉格維亞。
其實凱爾特山脈並不很高,飛機完全可以飛越它,至於轟炸在山腳下不遠處的吉格維亞自然也不是什麼很難辦到的事情,而且這次轟炸造成的損失也不大。但是吉格維亞的軍事地位很不同,所以當希臘飛機在吉格維亞上空投彈的時候,簡直就象直接把炸彈扔到了聖雷吉斯的指揮部裏一樣:希臘人突破了我們的防空網!可以想象後麵會如何?敵人的炸彈象冰雹一樣在凱爾特山上我們的防禦陣地上飛舞?
我們能夠守住凱爾特山,很大程度是由於我們的空軍力量要比三國聯軍更先進更強大。他們無法用飛機直接攻擊我們的陣地,而我們則具有空中優勢,可以在空中削弱他們的兵力。現在好了,如果希臘人能夠突破凱爾特山防線,那麼他們很快就能抽調大批的兵力把吉格維亞攻下來。吉格維亞是我們在東大陸唯一的軍工基地,如果失陷的話不言而喻對我們的打擊是非常致命的。就算吉格維亞不被攻陷,一個被包圍的軍工基地也無法給我們提供什麼供應,相反還要調走我們本來已經相當緊張的兵力去解圍,希臘人是那麼好對付的嗎?
柳平接到了吉格維亞的告急報告之後,就立即向國防部要求抽調本土空軍協助。國防部自然是同意的,但是把整隊的空軍大隊轉場不是那麼容易,於是國防部要求有2~3天的時間。
那天柳平找我去,我一進門他就塞給我一份厚厚的報告,然後說:“瞧瞧吧!怎麼辦?”這時他已經連續3天沒睡覺了,滿是血絲的眼睛在作戰室輝煌的燈光映射下簡直是放著血光。我低頭看去,才發現這下麻煩大了。
那是份補給報告,第一頁到第十五頁都是關於這五天裏前線物資的消耗情況的,我記得很清楚,用橙色標著“低庫存”的有7、8頁,還有用深紅色標出的“告罄”,在一行行藍色和橙色相間的文字裏顯得格外刺眼。
“西大陸的補給船隊正在東丹島等待護航艦隊,而該死的大東洋艦隊現在還在海上和希臘人爭奪製海權!空軍因為要轉場占用了大部分機場的跑道,運輸力量下降到原來的30%,吉格維亞遭轟炸軍工產量隻剩戰前的50%,庫存隻有這麼點,前麵還在打,真他媽的要命!”柳平拍著自己的腦門,我知道他快要被這些數字逼瘋了,但是一時也想不出什麼辦法。打仗就是打錢,沒有作戰物資,什麼仗也打不贏。我們戰前本來儲備了大量的物資,打了一個“野餐行動”足足用了一半多,還沒有怎麼樣補充,接下來又是這樣規模的大仗,這五天的高強度作戰下來,前線本來儲備的物資自然是用的七七八八了。
“南方集群的物資比較充足,先去那裏調一點。”我想當時朱良國一定在打噴嚏,我和柳平遇到什麼東西不夠都要去他那裏問他要,現在他看到我們倆就搖頭擺手,滿嘴就是“沒有了,我什麼也沒有了”。但我知道物資他那裏還是有一些的,雖然不多,但應個急還是可以。
看柳平平靜了一點,開始布置加強吉格維亞防空力量的安排,於是我直接到對麵的作戰室去找朱良國。意外的,這次他倒很合作,表示可以調撥一點物資支援其他戰線,然後他又歎了幾句苦經,無非是補給困難之類。我拍拍他的肩,不置可否的點了幾下頭,就退了出來,打發一個參謀去要通南方集群司令部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