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明顯,”錢隆說,“你看這裏……”他用一根教鞭指了指祖魯山地南方的一帶地方,那裏沒有任何巴比倫軍隊,而祖魯山地上則有幾個標示了番號的巴比倫坦克師,“這是個空檔,我們完全從這裏穿插到敵人側後,阻止敵人的前進步伐。但是我們能這麼做麼?”
我低頭仔細看去,從軍事角度而言,自然沒有問題,我們可以集中在維魯拉紐的部隊在這個地帶突入到敵後側,這是攻敵之所必救,巴比倫的進攻立刻就要被迫停止,並且馬上就要轉入防守作戰,我們在全局上的被動態勢也就扭轉過來了,但是這麼一來,我們就打破了與希臘、美國簽訂的停火協議上的條款:“中國遵守現在的停火線,不得進入巴比倫一側,如有違反,該協議立即終止。”我們一出兵,希臘和美國馬上就得到了借口參戰。
“這是巴比倫人設計的圈套,隻要我們一出兵,就違反了停火協議,它們馬上又是三盟國聯合作戰。這樣的壓力我們是否吃得消,是很需要斟酌的。”錢隆頓了一頓,指了指沙盤上巴比倫軍隊的南後側,又說:“如果我們在這裏采取側翼攻勢,可以略挫巴比倫的前鋒,但也可以讓前線的部隊喘一口氣,部隊打得都很累了,在後援沒有馬上趕到的情況下,減輕正麵的壓力是很重要的。但是這不能決定勝負,如果巴比倫軍繼續推進,我們就無法保障薩裏昆一帶的安全,一旦薩裏昆失陷,我們南部戰線的基點就失去了,整個戰線就要崩潰。”
“我覺得應該在這裏投入兵力,”柳平指著巴比倫北部的空檔,“在南方投入相同的兵力隻能略阻一下敵軍的進逼,投入在這裏的話就可以打破敵軍的攻勢,讓我們取得主動。相同的力量可以取得更好的戰果,我們為什麼不用?”
“但是如果希臘人在南邊撕毀停火協議,在凱爾特山脈發起攻勢,我們不是要兩麵受敵?”我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這個麼,方帆你來看,”柳平指著凱爾特山上密密麻麻代表希臘軍隊單位的小綠旗,“希臘人早有準備,他們8月份已經調集了足夠的兵力,並且做好了一切作戰的預備工作,就等一聲令下,隨時可以發起攻擊。”他收回了手,“我認為,這次巴比倫攻勢是希臘人是和巴比倫人有協議的預謀中的一步。如果我們突破停火線到巴比倫一側,希臘就有了借口,可以撕毀停火協議向我們背後插一刀,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巴比倫長驅直入以後,希臘依舊可以在他們覺得適當的時候向我們發動攻勢,那時我們會陷入更被動的態勢,與其我們被動,還是把被動給敵人去背,我認為還是要在北部投入兵力,可以一舉遏止巴比倫的進攻,就算希臘、美國參戰,我們做好準備,搶到了戰場主動權,也不會吃虧到哪裏去。”
“這個麼……”錢隆低下了頭,盯著沙盤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