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2)

東大陸是個巨大的大陸,麵積比西大陸大1/3左右,自然環境也比西大陸要複雜得多。從形狀而言,東大陸仿佛一個巨大的牛頭,兩個牛角一直延伸到北極圈附近,而牛的下巴則遠遠越過赤道,直達南緯30度線。

在大西洋和大東洋的包圍下,東大陸的兩個“牛角”圈出了一個內海——祖魯海。祖魯海得名於原來的一個沿岸國家祖魯,這個國家在公元前後達到鼎盛,一度成為祖魯海的霸主,北扼美國,南製巴比倫,西逼易洛魁。在繁盛了300多年後,在美國和強大起來的巴比倫王國聯軍南北夾擊下國勢漸漸衰弱,公元572年,祖魯首都津巴布韋在巴比倫王國強大兵力的進攻下陷落,祖魯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就此滅亡,美國和巴比倫瓜分了原來祖魯國的領土。那時東西大陸甚至彼此不知道對方的存在,所以中國從未和獨立的祖魯國發生過任何聯係。現在中國對古代祖魯所知的一切,不過來源於巴比倫著名的史書《王國史》中的記載。

曆史上如祖魯般消失的國家還有好幾個,比如西大陸另一個古國凱爾特。凱爾特位於東大陸西岸,在巴比倫和希臘之間。公元前220年,凱爾特人在東大陸中部的凱爾特山腳下擊潰希臘和巴比倫的聯軍,脅迫希臘國王簽訂貢約,勒索了大筆財富,威震東大陸,名聲大噪。此後200年,凱爾特人漸漸喪失了尚武之風,到公元144年,希臘停止進貢,凱爾特國王不顧國力大不如前,向希臘人宣戰。此時的希臘人已經強大起來,大批希臘軍隊自希臘平原出發,越過凱爾特山進逼凱爾特的吉格維亞城,在吉格維亞郊外一舉擊潰凱爾特軍隊。隨即凱爾特北方的易洛魁、東方的巴比倫趁火打劫,一起出兵瓜分了凱爾特。

東大陸如此,西大陸也一樣,在上海的南方古代有個古國叫做日本,它的首都叫京都,位於現在的蘇州一帶。但是日本這個國家對於中國人來說隻存在於古書上,它的滅亡非常早也非常徹底——它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滅亡,留下的隻有中國古籍中一些零星的記載。而且不但國家,連它的民族也消失了,可能是完全融入了中國,或者是被徹底消滅了。曆史上再沒有一個國家如日本般如此徹底消失的,西大陸最南方原先有個印度國,也是在公元前400年即被阿茲特克滅亡,但是至今阿茲特克境內還是生活著許多印度族人,他們的人種和語言都與阿茲特克人不同。還有被羅馬滅亡的埃及,他們在羅馬北部留下了很多神廟的遺跡,我在羅馬作戰時曾經過其中的不少。他們的美學風格和羅馬人大相徑庭,而至今在東丹島還有許多埃及人,他們把自己稱為“阿蒙那吞”,也即“阿蒙神的崇拜者”,埃及人崇拜的神就是太陽神阿蒙。

東大陸的力量格局在1650年易洛魁戰爭後基本穩定下來。當時巴比倫霸權雖然已經衰落,但是希臘霸權卻緊接著誕生,而易洛魁戰爭就是這個新霸權的初露鋒芒。1648年希臘巴比倫聯軍入侵易洛魁,將易洛魁在易洛魁山脈以南的領土全部占領。易洛魁在此一戰中喪失了自公元初年至今的全部擴張成果,隻保有東大陸“牛頭”西邊的一個“牛角”——還是比較小的一個牛角,領土隻有另一個“牛角”美國的2/3大小。而這還是拜地利之賜:橫貫西邊“牛角”的易洛魁山脈高聳入雲,其南麓更是險峻陡峭,對於自南向北仰攻的來犯者來說,絕對是難以逾越的險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