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瞬間九十九: 拉賓遠去,中東和平的悲劇(1 / 1)

拉賓的遇害堪稱以色列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作為毫無爭議的偉人,拉賓所追求的和平目標是仁義並至,他甚至“以土地換和平”,在長時間的中東對抗中,他帶來一股如同暖流般的和平大潮,促成與阿拉法特實現曆史性的握手,成為中東和平進程的象征。

公元1995年11月4日夜晚時分,人山人海,火樹銀花。

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市中心廣場前,一個名為“讚成和平,反對暴力”的盛大集會正熱鬧地召開,這是一個熱愛和平的聚會。槍聲、呼救聲、尖叫聲以及人群奔走的聲音,在嘈雜中,拉賓被送去醫院進行急救,但是因為胸口兩槍,背部中槍,大量的失血導致了他的脈搏不再跳動,血壓也沒有了,進入彌留之際的拉賓在醫護人員的努力下,還是搶救無效死亡。

那天是星期六,是猶太教的安息日,也是以色列的法定假日。本來是一個歡樂祥和的夜晚卻在瞬間徹底失去了光芒,廣場上所有人的臉上都綻放著幸福的微笑,他們追隨著拉賓一起唱響《和平之歌》,誰能想到之後竟然會發生如此可怕的事情呢?

殺害拉賓的凶手名叫阿米爾,他是一名中東的激進分子,對於殺害拉賓的罪行他供認不諱,對於人們的譴責他低下了頭,從他冷峻的臉上,已經無法猜測出他的內心是如何想的,但是他選擇在這樣一個和平的日子裏,槍殺了拉賓,已經成了無可挽回的事實,等待他的隻能是嚴懲。但是他對以色列造成的損失是無法彌補,那一把9毫米口徑的左輪手槍作為罪證,證明了這無道的罪惡。曾經作為一名職業軍人的拉賓身經百戰,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麵對呼嘯而來的彈雨從未負過傷,如今卻在自己倡導的和平的土地上倒下了。

當他的妻子和保鏢等人在他中槍倒下的那一刻把他圍住的時候,這個堅強的男人隻能在劇烈的疼痛下用顫動的聲音說出一句:“我沒事,沒事。”接著便陷入了昏迷之中。

之前拉賓還和興奮的群眾一起在聚會上開懷大笑,麵對歡聲雷動的人海,波翻浪湧似的彩球、橫幅,拉賓站在主席台上,看到他捍衛的和平有如此之眾的支持者,他感到由衷的欣慰,他一邊向人群揮手致意,一邊帶領著大夥高唱《和平之歌》,當10萬人放開歌喉,發出海嘯般的聲音的時候,現場的氣氛進入了高潮。

對於和平的追求和理想在那一刻達到了融合的頂端,激動的情緒在每一個人心裏流動,大家都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作為以色列的總理,拉賓登上了政治家的舞台,他幹得非常出色。沒有以往強硬的戰爭政策,他不同意對阿拉伯人采取“寸土不讓”的政策,而是主張“以土地換和平”。他將和平倡導到底,他對他的勁敵——巴勒斯坦解放陣線主席阿拉法特伸出了和解的手,成為真正的和平“聖鬥士”。

在拉賓的努力下,看似堅硬的無法消除的堅冰正慢慢消融,拉賓成了和平的代名詞,他是所有熱愛和平的人心目中的典範,在長時間的戰爭對抗中,他帶來一股如同暖流般的和平大潮。自從拉賓與阿拉法特實現曆史性的握手,巴以雙方的極端分子就多次向拉賓發出死亡恐嚇,但軍人出身的拉賓毫不畏懼,他強調和平努力的成功,將挫敗這些極端分子的陰謀。拉賓無畏地為自己的事業努力著。

在中東,乃至全世界,拉賓成了推動中東和平進程的象征。在聚會完畢的時候,拉賓在眾人的簇擁下走向自己的汽車,準備離開廣場,絲毫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到來,一直到殺手將黑洞洞、閃著寒光的槍口對著他的時候,他還在向熱烈簇擁著他的人們致敬。

慘劇終於發生了,猶太人拉賓被猶太人殺害在血泊中,這個打破了猶太人千年以來“猶太人不殺猶太人”的戒律的罪行使以色列舉國悲痛。拉賓是在以色列迎接四年一次的大選、國內麵臨激烈的黨派鬥爭的嚴峻時刻遇害的,在如此關鍵的時刻,對於拉賓的離去使得很多以色列人感到無可遏製的悲傷,他們失聲痛哭,自發在街頭點燃蠟燭,祭奠拉賓的亡魂,關於對拉賓的緬懷活動一直持續了很久,人們為他哭泣,用黑紗籠罩他坐過的椅子。拉賓死的那天成了以色列曆史上最為黑暗的一天,滿頭白發、精神飽滿的拉賓再也無法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裏,他永遠離去了,為了他所熱愛的和平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哀思無盡。拉賓無疑是一位偉人,他所追求的和平目標是仁義並至的,他所展現的道義勇氣是出類拔萃的,但他有很多偉人共同的悲劇命運:站得高看得遠,卻曲高和寡,孤掌難鳴,結局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徒然讓後人為之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