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開皇二十年間,洛州緱氏縣遊仙鄉鳳凰穀陳村出生了一個男嬰,這男嬰生得白淨如初,五官端正,甚至有些好看。後這家父母為其取名為陳禕。
隋大業八年,陳禕時年十三歲,於東都洛陽淨土寺出家,法號玄奘。
玄奘打出生起的這十三年間,他不再研讀佛法,而是苦練法力,雖然是自學成才,但也小有成就,皆因玄奘他是再次重生,佛法什麼的上一世已學夠了,他缺的是法力。
既然是從頭開始,這一世他已不想繼續做那個溫順儒雅的聽話唐僧,因為那樣活著實在是太過無趣。
這一世他要劈開天道,重走取經路,且是截然不同的路途,領悟一番破開天道的萬乘佛法。前世,其實他領悟的還不夠,遠遠不夠。
十四歲那年,玄奘離開了洛陽,他前往尋找菩提祖師的路途。
菩提祖師是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師父,乃是世外高人,其實力不在如來之下,這點他也是私下從悟空口中得知。悟空的那一身本領便是來自菩提祖師的傳授之下。所以,玄奘要想學習本領,首先就必須學猴子的道路。
菩提祖師身在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座斜月三星洞中,而西牛賀洲在大唐疆土之邊上,是以玄奘必須弄一個速度的交通工具,那就隻有騎馬了,騎馬最快。
玄奘變賣了能夠變賣的東西,然後買了一匹棗紅馬,馬雖然有些瘦,有些矮,但賣馬的人說別看它瘦小,其實可是匹良駒,雖則不能日行千裏,但日行七百裏也差不多了。這時大唐的奸商並不多,都是以誠信做買賣。玄奘自然信其八分,莫說七百裏,便是日行五百裏也足夠了,畢竟也沒花大價錢買。
玄奘打理好包袱,便上馬欲行,經書什麼的全在腦中,自然無需攜帶。包袱就隻有一點錢財,一些衣物。若是半途沒了銀兩,便還能化緣討取個素齋。
這時從寺廟裏走出一個和尚,和尚年紀也不大,而且和玄奘有些相似,那是玄奘的同胞哥哥,並先於自己出家。
“玄奘,我知你果敢聰慧,入寺一年便參透諸般佛法,就連主持都誇你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僧才,但你畢竟年紀尚小,而且也沒什麼經曆,你果真要遠行拜師嗎?就為了那虛無縹緲的仙道傳說?”
大哥一片良苦用心,玄奘又豈能不懂,但他卻又不能向其解釋什麼。
“兄長無需擔憂,弟已謀劃良久,現在隻是實踐罷了,僧才也罷,天才也罷,如果沒有苦行的曆程,又豈能真正堪破天道佛理,書中知識畢竟隻是紙上片言,佛陀離開王宮,看見塵世種種,最後才在菩提樹下頓悟,兄長應該明白我心。”
話已至此,玄奘之兄再做挽留已無必要,他隻是在玄奘澄澈的眼中看見了一抹成熟,那是這般年紀的少年所沒有的眼神,玄奘之兄放心了,那就隨他去吧。或許弟以後的造化是空前絕後的,那現在自己就不能耽誤了他。
“那就去吧,一路珍重。”
“兄長也要保重身體。”玄奘眼中有淚腺在作怪,但他毅然轉過頭去,再無回頭,拍馬而去。
他知道,或許這一別便是永生,再無回頭之日,因為凡人的壽命不過短短幾十年,了不起的能活百年,但那也是極少的。
既然決定了要走,那就幹脆點吧,玄奘今生已經不再遲疑,他要學會果斷。
西牛賀洲一途,他馬不停蹄,花了三十一日,這時,他來到了海濱之城,他到處打聽靈台方寸山,尋訪那菩提祖師的洞府所在,但卻無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