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節 民心(1 / 2)

民心,這兩個字,在大部分時候,這個常常被人掛在嘴上的詞,其實都是個很虛無縹緲的東西,但是真個到用時,卻又意外的能爆發出那些將其視為空談的人無法想象的能量。

作為曆史愛好者,又有著後世信息大爆炸給予的知識普及,陸暉對這所謂的民心,有著自己的理解。

不論什麼時代,人都是趨於利益的生物,至少整個群體的大方向是這般。和順縣裏民心複雜,對河東鎮歸屬感不強,問題就在於這裏的百姓,在河東和成德兩鎮的拉鋸戰中,吃了太多的虧了。

作為一個戰略意義並不是太強的邊境小縣,和順縣在曆任河東節度使的計劃中,都是可以被放棄的所在。

和順存在的意義,對於對河北三鎮一直是防禦態勢的河東鎮,不過是作為戰時成德入侵的緩衝地,和時提供本鎮錢糧的治所,在藩鎮層麵上,這一縣之地,隻是個棄子罷了。

若是河東鎮一直執行著對河北三鎮的防禦措施也就罷了,可是在甘露之變中受了刺激的令狐楚有了改變,決心不再姑息,而是要積極推進,至少在他的治下,不能允許河北三鎮再行這般肆無忌憚的發展維持著自己的力量。

有了這樣大層麵上的改變,和順縣也便從一枚棄子變成了不可輕易放棄的一處要地了。

世事如棋,但又不是等於棋。若真是棋子,那些所謂的民心,當然不用考慮,可惜的是,一縣之地之民,真個不是毫無思想,毫無傾向的棋子。

在來和順之前,陸暉對和順縣做過不少研究,查閱了使府中以前存下的相關計薄,又從董行佶那裏抄錄了一卷卷宗,種種資料提供的信息,都在明白的告訴他,想要收攏和順民心,並非一朝一夕之功。

可是,和順的地理位置,使得他麵臨著成德鎮隨時可能入侵的局麵,收攏民心的水磨功夫最需要的時間,對於陸暉來說,是一件相當奢侈的東西。所以,想要迅速的達到目的,常規手段必然是不能用的。

“對於和順百姓而言,他們是受著河東管轄,還是受著成德管轄,都沒有半分區別。誰從他們手上拿走的錢帛糧秣越少,誰給予他們的安定生活越久,誰便是好人好官,好朝廷。”

陸暉不急不緩的解釋著:“因此下官從一開始,便計劃著讓利於民。我河東在時收得少,成德來時,自然不肯隻有這些,收得便要多。一少一多,其中差額便能夠成就誘導民心之所在。”

“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董行佶的怒火漸漸小了些:“你要少收,直接張榜便是,又何必繞這麼大圈子,鬧得整個縣衙都亂了。”說著沒好氣的盯了陸暉一眼:“那些胥吏關係蔓延之廣,可不隻在和順一地,這幾日本官麵前,可是有不少人在告你的黑狀呢。”

“若是下官直接張榜免糧,豈不是讓使君難做。”

儀州下轄五縣,和順如果光明正大去免糧,其他四縣不管是官員也好,百姓也罷,自然而然的都會眼紅,會去比較為何和順可免錢糧,而他們免不得,這個時候,頭痛的便是董行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