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怎樣應對亞馬遜問題和有組織犯罪?
軍政府交權後,巴西政治逐漸趨於穩定,以前尖銳的階級矛盾得以緩和,國家安全的理論與實踐出現根本性扭轉。巴西傳統性國家安全課題日益成為國家安全日程上的要務,亞馬遜問題和有組織犯罪尤顯突出。
在亞馬遜安全問題上,巴西采取了軍民結合的現代化監測機製。在對付有組織犯罪方麵,巴西組建了國家安全部隊,並通過立法允許武裝部隊參與維護公共安全,同時在危險的貧民窟布防常駐治安警隊。
有組織犯罪
巴西的有組織犯罪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區,其次是邊境地區和東北部內地大麻種植區。大部分都是跨國和跨地區犯罪組織彼此勾結相互串聯。除販毒和走私武器外,近10年來有組織犯罪向新領域擴展,如生物盜竊、人體器官販賣等。總體看,有組織犯罪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麵:一是貧民窟武裝團夥的販毒與暴力活動,二是監獄內的黑幫有組織犯罪。
貧民窟武裝販毒團夥
巴西的貧民窟問題以裏約熱內盧和聖保羅這兩個特大城市最為典型,也最為嚴重。裏約熱內盧市貧民窟居民多達200萬,散布在北部眾多山頭上的大小貧民窟約有500個。在聖保羅,貧民窟也擴張極快,目前已有200萬居民。
自從販毒在巴西大城市的市區貧民窟內紮根以來,城市暴力現象便開始逐步惡化。貧民窟已成為毒品的集散地、毒梟的藏匿地和有組織犯罪的指揮所,也是販毒集團的武裝根據地。販毒集團在貧民窟呼風喚雨、頤指氣使。據統計,裏約熱內盧貧民窟每年販毒所得高達數億美元,光可卡因的銷量就有6噸多,個別貧民窟在狂歡節幾天間,就可銷售數千萬美元的毒品。
武器和毒品的非法市場之間往往密不可分。20世紀60年代末,巴西開始出現販毒武裝集團,到80年代裏約熱內盧貧民窟內已形成三大幫派,為爭奪壟斷權和擴大地盤競相招兵買馬、擴充軍備,並不斷進行火並。報界披露,裏約熱內盧貧民窟武裝團夥成員共有數萬之眾,6.5萬件火器,其中1.4萬件是機關槍等重武器,還有反坦克火箭筒等。販毒團夥武裝化日益明顯。有組織犯罪越多,火器殺人的比例越高。巴西不少地區火器致死占凶殺案的比例高達70%-80%。
販毒集團的有組織犯罪和槍支泛濫所導致的直接後果是城市暴力加劇、治安惡化,嚴重威脅國民安全。據官方統計,1980年-2000年共有60萬人在凶殺案中喪生,約2/3死於槍彈,15歲-24歲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另據統計,在2003年-2007年期間,全國有24萬人遭凶殺。槍戰、綁架和搶劫等惡性案件屢見不鮮。
據統計,巴西全國每年因暴力而損失400億美元。裏約熱內盧的暴力犯罪每年給政府造成的額外開支達到25億美元,該市的商場、商店、旅館、銀行等服務型企業每年用於保安的開支超過10億美元。
由於暴力不斷加劇和社會治安持續惡化,城市生活頻遭騷擾,貧民窟內的普通百姓以及山下附近社區的居民恐慌不安,同時社會倫理日漸倫喪。巴西旨在吸引外國投資和外國遊客的政策受到嚴重掣肘。有組織犯罪使國民安全和國家利益都蒙受巨大損失。
監獄內有組織犯罪
巴西有組織犯罪的另一大特征是監獄黑幫活動。監獄內有組織犯罪已經成為挑戰國家安全和威脅社會穩定的巨大隱患。監獄黑幫活動尤以聖保羅為最。2006年5月發生的監獄暴動和黑幫襲擊事件足可令人管中窺豹。
2006年5月10日,巴西議會販賣武器調查委員會舉行公開聽證會,約請警方負責人回答質詢,後因發現聽眾席上有黑幫分子出現而臨時改為閉門會議。會議上,警方代表透露了準備將關押在聖保羅監獄中的犯罪集團頭目移地囚禁、加強戒備的計劃。會後,一個議會工作人員將會議錄音以100美元的售價出賣給獄中犯罪集團頭目馬科拉的律師,2小時後馬科拉獲得這一機密情報。在2006年5月11日至13日,最危險的700多名頭目分3批被轉移到遠離聖保羅市的防範森嚴的監獄。與此同時,一個報複性行動計劃醞釀成熟,在馬科拉的一手策劃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襲擊浪潮和監獄暴動於5月12日夜開始行動,暴力恐怖迅速彌漫聖保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