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品牌?人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專業的說法是:品牌是人們對一個組織及其產品或服務所提供的利益關係、情感關係和社會關係的綜合體驗和獨特印象,是能為特定所有者帶來長期收益的符號化的無形資產。專業的東西往往是最晦澀難懂的,我們最容易理解的是對品牌的中國式說文解字,品是品質、品味、品德,牌是口碑。一方麵你自己得出眾或者價廉物美,另一方麵整個消費者群體都認為你有著一些與眾不同的特質。不過,我想人們會更在意品牌的一個重要特質,那就是精神承載,因為隻有它能夠使商品與消費者之間進行心靈上的溝通,給商品帶來更高的滿意度。
在進軍夢想的道路上,有這樣一道看起來堅不可摧的意識之牆橫亙在人們麵前——在下遊商家和消費者看來,千島湖的鰱、鱅魚與池塘、網箱人工養殖的鰱、鱅魚並沒有什麼區別,千島湖的水質再好,並不能改變它們是最普通的鰱、鱅魚這個事實。盡管銷售人員磨破了嘴皮子,市場始終無法領情。擺在千島湖漁業麵前的隻有兩條路可走:要麼接受現實,要麼改變規則。終於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有人提出了為千島湖魚注冊商標的想法。今天看來,注冊商標的念頭無疑是一個劃時代的開始,它意味著千島湖漁業從此由農業思維向工業思維轉變。在工業領域,商標運用廣泛,但在農業領域,由於農產品的經營規模小,經營單位分散,組織化程度低,勞動生產率低,至少在那個年代,尤其是在水產行業,注冊商標還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一般人更是無法想象,一條普普通通的鰱、鱅魚憑什麼擁有商標?
一個農產品需不需要一個商標?似乎現在已不是一個問題,但十幾年前,這樣的問題還是會被一些人笑話的:“活生生的東西又沒包裝,你把商標標在哪?掛在尾巴上嗎?”他們一般會略帶譏諷地提出這樣的質問,很少有人會深刻去思考。當時,“希望”、“通威”這些品牌也是剛起步,但它們幾乎都是先從相對有工業化的飼料行業起步,因而也更了解品牌的價值,而杭千發的漁業屬於純粹的第一產業。汪建敏當時的回答是:“以前沒有不等於現在不該有,更不意味著以後不能有。道理很簡單,隻要是商品,就可以擁有品牌,工業品如此,農產品也不例外。如果連商標都沒有,又談何品牌?”他堅信,千島湖魚不是隨便的一條淡水魚,它有自己的血統,有自己的身價,有自己的價值主張。
經過反複討論和斟酌之後,2000年年初,千島湖魚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商業名字——“淳”。當時注冊的“淳”牌商標屬於第29類活魚類商標,起初有人提出使用“千島湖”商標,已著手和“千島湖”商標的擁有者進行了一些接觸,但沒有成功。後來也有人提出“綠”牌,綠色代表生態健康。不過,很快人們想到了淳安的“淳”,大家一致都認為“淳”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時商標資源是比較豐富的,不像現在想到100個好名字,99個已經注冊,還有1個也是正在公示。於是,杭千發趕緊對這個商標進行了注冊提交,“淳”牌不僅在第29類進行了注冊,還在其他5大類幾十個品種進行了保護性注冊。
淳,不澆而沃,布帛廣幅也。《康熙字典》中對“淳”的釋義字裏行間賦予了她如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般的意境。這個字首先來源於“淳安”,同時順著中國文字的特有魅力又可以引發很多美妙的聯想。淳安本身就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新安江漁業和漁民又有很多故事和傳說,“淳”牌能很好地與這些曆史典故結合起來,深深紮根於哺育其成長的這塊土地。隨著品牌越來越響亮,“淳”牌更是淳安人引以為豪的驕傲。“淳”代表純粹、醇厚、純天然等,既包含了區域文化底蘊,同時又凸顯了產品特質。
“淳”牌商標的LOGO造型先後經過幾次大的修改,最早注冊時是一個古篆體的“淳”字,字體筆力遒勁厚重,是公司當時的副總經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王光貴的墨寶,他負責公司的林業事業部,當時還分管著公司的淳魚銷售工作,“淳”牌的整個注冊過程都是王光貴一手操辦的。2001年後,為了突出漁業特點,廣告公司將LOGO設計為一個魚頭的形狀,突出“淳”牌有機魚的憨態可掬,主色為藍色和綠色。在2007年,經過杭州一家策劃公司的創意激發,最後確定為現在這個綠葉環抱下的一個美術“淳”字作為正式商標,一直使用至今。如同運作頗為成功的神戶牛肉一樣,千島湖魚有了自己的身份標識,它不再是一個口頭上的稱呼,而是像一個貴族一樣有了自己的徽章,而通過這個徽章,可以連續進行大手筆的商業運作。從淳安之“淳”出發,到突出漁業的樸素表達,然後再總結提升為一種綠色生態的農產品理念,“淳”品牌從無形的地域文化特色化為有形的產品,自身最後又歸於無形的企業價值觀,這也是杭千發經營的一次心路曆程和螺旋式的發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