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日本年糕竟是中國白粿(1 / 1)

日本人在新年正月前三天,有吃年糕湯的習俗(日本也稱其為雜煮)。剛到日本時,我很好奇日本年糕和中國年糕有何區別,後來見到其真身後才發現原來日本年糕就是中國的白粿。

說到白粿可能福建的朋友比較熟悉,它和日本的年糕一樣都是以米為原料,用木槌槌製而成。中國白粿有炒、煮、烤、下火鍋等多種做法,而日本年糕也做法多樣,但比較盛行的就是煮成年糕湯。

在過去,年糕是日本人供奉神靈的祭品。後來日本武士為了祈求勝利與平安,在出征前都會吃上一碗用祭供年糕做成的年糕湯,來祈求平安。這一習俗也就這樣被傳承了下來,現在日本人在正月時都需要吃上一碗年糕湯,來表達對新一年的期盼與祝福。我曾經就在日本的報紙上看到過日本學者對它描述——圓形年糕是正月裏供奉歲神的供品,或者是歲神的附著物,年糕湯被看作是人與神一同享用的神聖進餐。

日本年糕一般有兩種形狀:圓形和四邊形。而依照地區的不同,年糕湯的口味也略不相同。年糕湯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湯頭。有些地方的人們會用昆布、魚幹、綠葉菜、花蛤等用海鮮熬製湯底,有些則加大醬做湯,還有些則放入冬菇、蘿卜、芋頭。年糕湯除了鹹的口味外,還有紅豆味,以及白糖搭配的紅豆年糕甜品。

年糕在日本食品中的地位十分高,因為它代表著日本人民的祝福。因此除了正月的年糕湯,日本別的節慶日也常有年糕出場,比如日本人在過女兒節時,就會將年糕切成四方形,然後塗上各種顏色,或是將年糕疊在一起搭成坐台的形狀作為祈願。

在日本的商業街,一些商家為了吸引顧客還會舉行搗年糕活動。我就曾見過一次,那場麵十分熱鬧。街旁放著一個大木桶,桶裏是剛蒸熟的米,力大的男人高舉著木槌用力砸下。而阿婆則在一旁不時地搗翻年糕,一翻一搗十分默契。男人每次搗年糕前還要用木桶旁的清水沾濕木槌,以便年糕製成後夠粘稠。

搗年糕是個體力活,翻年糕可也不簡單,講究的是眼疾手快。在活動時,路人也可以參與到搗年糕的活動中,十分有趣。起初我覺得日本的年糕和中國的白粿相差無幾,後來發現其實日本的年糕更有彈性,所以在日本年糕還有一個“餅肌”的說法,就是讚美皮膚吹彈可破的,可見他們的年糕看起來有多美了。

日本年糕除了傳統的年糕湯煮法外,還有烤年糕以及用年糕製成各種甜品,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種就是大福。

大福其實就是一種尺寸較大的日式麻薯,傳統的大福是紅豆餡的,軟綿綿的糯米外表下包含著滿滿的紅豆沙,一想到就口水橫流了。

現在的大福,不僅有紅豆口味,還有許多其他的新口味,如草莓紅豆混合口味的草莓大福,相當受歡迎!除此之外,我還見到提拉米蘇、芝士等口味,雖然沒有吃過,但想必一定口味絕佳。

我還曾吃過一種鮮奶年糕,商家在年糕裏夾上鮮奶油以及各種餡料,有巧克力、抹茶,口味十分新奇。如果國內的朋友想嚐嚐日本年糕的滋味,不用大費周折或錢財,隻要買來中國的白粿,烤、煎、煮,不妨嚐試各種口味。

還有一種紅豆年糕湯,主要是紅豆餡和白糖煮食而成,吃起來的味道是甜甜稠稠的。除了年糕與紅豆的搭配,還有年糕與西式甜品的搭配。日本年糕非常具有粘性,吃的時候,最好細細品嚐,才能品味到吃年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