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1960抗爭論戰(3 / 3)

6月4日晚,北京電話傳來蘇聯大使通知,蘇共6月2日致信中共中央,建議利用六月間羅馬尼亞工人黨第三次代表大會舉行的機會,在布加勒斯特召開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就美國破壞四國首腦會議後的國際形勢交換意見。

毛澤東召集常委會決定,由彭真率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出席羅馬尼亞工人黨代表大會。6月10日,毛澤東把彭真叫到上海,參加政治局常委會。毛澤東給彭真六句話:“堅持團結,堅持原則,摸清情況,後發製人,據理辯論,留有餘地”。並讓彭真和代表團的同誌同別的兄弟黨廣泛接觸,弄清蘇共的意圖。彭真、王稼祥率代表團於6月16日離開北京,經莫斯科赴布加勒斯特。

6月10日至18日,毛澤東在上海錦江飯店主持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就計劃問題發表講話,中心內容就是降低計劃指標,把質量問題提到第一位。這次會議,指標一壓再壓,會議的過程成了壓指標的過程,用鄧小平的話說:“我們這幾天都是搞的改良主義。”

自鄭州會議、武昌會議開始的糾“左”過程被廬山會議打斷後,隨著全黨“反右傾”鬥爭的開展,從上到下,大講1960年要持續大躍進,生產指標越提越高,工業規模擴大過快,基本建設項目上得過多,大量農村勞動力流入城市,需要提供的商品糧數量猛增,糧食征購任務一再加碼,仍不能滿足需要,農村和城市的缺糧狀況日趨嚴重。這些問題在1960年春其實已開始暴露,到四五月間局勢已很緊張。到4月開人代會的時候,上海告急,紗廠停工,因為已經沒有棉花可以供應了,這是新中國成立十年來從沒有過的,也是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年初沒有料到的。毛澤東感到十分被動,作為總理的周恩來更是感到焦慮。毛澤東提出,要轉入主動,改變被動局麵,決心降低計劃指標。

上海會議結束後不久,在布加勒斯特會議上,赫魯曉夫和蘇共中央對對中國共產黨發起了全麵攻擊。6月22日,中共代表團與赫魯曉夫會見,持續六個小時,大部分時間是赫魯曉夫對中共進行猛烈指責。

6月24日至26日,十二個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代表團舉行會議,一開始就是對中共代表團的圍攻。赫魯曉夫又一次對中共進行激烈的攻擊,涉及中國內政、外交各個方麵。彭真給予反擊,著重批評赫魯曉夫說帝國主義跟過去不一樣,批評赫魯曉夫違背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蘇共提出會議要發表聯合公報,並拿出已經準備好的公報要求中共簽字。彭真指出:原先蘇共給我們的來信,隻講“會晤”,沒有講發表公報的事,我們對公報有些意見,請考慮修改。赫魯曉夫立刻表示,不能修改,而要中共代表團簽字。彭真表示要請示中共中央。

6月23日,中共中央收到彭真來電。毛澤東等四位常委,加上柯慶施,有時劉曉也參加,在上海文化俱樂部連續開會五天,討論布加勒斯特會議問題。

毛澤東講道:“我們現在跟蘇共的共同點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少。依我看,彼此都不想破裂。破裂也不要怕,也要做這個準備。隻有你不怕,才能爭取到不破裂。立場是要堅持的,但在什麼場合講什麼話,要注意方法,態度要誠懇。人家不同意的,我們也不要強加於人,讓曆史來裁判。”

經中共中央同意,中共代表團在公報上簽了字,同時發表了一個聲明。這個聲明嚴厲批評了蘇共,並指名道姓地批評了赫魯曉夫,但對其他兄弟黨一概沒有提及。布加勒斯特會議標誌著國際共運陣營分裂的升級,中蘇兩黨之間在一係列重大原則問題上的分歧完全公開,中蘇兩黨關係急劇惡化。

彭真率領中共代表團於6月28日回到北京。6月29日,毛澤東離開上海,第二天到達北戴河,準備在這裏主持召開中央工作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