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英國怎能沒有王室
白金漢宮的大陽台
誰不知道白金漢宮?它本是白金漢公爵的府邸,1762年喬治三世將其買下,成為王室財產。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繼位,將王室官邸從聖詹姆斯宮搬來白金漢宮,從此白金漢宮成為英國王室的象征。白金漢宮有690個房間,每年夏天向公眾開放部分房間。
英國王室很早就明白一個道理,神秘固然要保持,必要時也該開一條縫隙,滿足公眾的窺視欲。這條“縫隙”便是白金漢宮的大陽台。維多利亞女王結婚後,認為宮殿太小,不夠住,增修了東翼配殿。這一側的建築麵對廣場和林蔭大道,成了白金漢宮的“公眾麵孔”。1854年,白金漢宮的大陽台落成,維多利亞女王剪彩,是第一個出現在陽台上公開亮相的君主。她成功地將這座大陽台變成王室發布正麵消息的最好舞台。
維多利亞的孫子喬治五世(1910-1936年在位)利用陽台,避免了當末代皇帝的命運。英國是一戰的勝利國,但受到德國親戚的牽連,國際博弈中飽受打擊,國內經濟搖搖欲墜,反而成了戰勝國中最大的輸家。國內的仇德情緒將這一切歸罪於有德國血統的王室。戰爭把很多歐洲皇帝推下台,喬治五世把祖傳的德國姓氏改為英國化的“溫莎”也收效不大。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點整,喬治五世穿著軍裝,和王後、長子走上陽台,宣布“我們贏得了這場戰爭”,檢閱了歡呼的人群。隨後國王夫婦坐上敞篷馬車在倫敦街道上□□,為的是讓更多的民眾一睹聖駕。狂歡一天後,國王夫婦又一次出現在陽台上,因為民眾還沒有看夠他們。英國王室傳記作家湯姆·利文(TomLevine)說:“一夜之間,英國王室再次受到民眾的追捧;人們再也不去考慮什麼推翻王權的事情。”
喬治五世的私人秘書克裏夫·維格拉姆(CliveWigram)進諫,社會變革不可避免,王室也要韜光養晦。他把王室的職責定義為“大英帝國的公關部”,國王作為國家元首,無論內政還是外交,都應該宣傳推廣國家形象。這與喬治五世的想法不謀而合,從那時開始,王室設立了專職的新聞發言人,負責在王室的公開活動中聯絡媒體和攝影師;宮裏開始組織公關活動,比如安排各類宮廷聚會,國王邀請的賓客除了以往的名流權貴,更多了普通公民。這一招到今天都非常有效。就連共和立場的社會黨人也樂意接受國王的邀請,前來一睹王室風采。其中有些人領略了宮廷的奢華氣派、王室的傳統禮儀後,深為此著迷。性手槍樂隊的約翰尼·羅頓(JohnnyRotten)本來是堅定的左派,1977年女王登基銀禧紀念,性手槍樂隊出張唱片,封套用了女王肖像,給女王嘴唇上別了枚安全別針。現在羅頓在電視廣告上賣黃油,忠誠地說,他是威廉王子和哈利王子的粉絲。
在歐洲現存的8個君主立憲製國家中,英國王室是唯一一個發展出“全職”王室成員、所有成員還在夜夜笙歌、天天打獵、作秀的王室,同時還擁有宗教世俗領袖的高貴。這使得它時刻處於被批評的漩渦。白金漢宮的陽台表明了英國保持世襲君主製的決心。
大陽台是展示王室愛情的舞台,王子公主要上演擁抱、親吻的恩愛戲碼。王室新婚夫婦在陽台上為公眾接吻,是查爾斯和戴安娜開創的傳統。2011年4月29日,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完婚禮,乘坐金馬車返回白金漢宮,中午1點25分他們和雙方家人準時出現在白金漢宮的大陽台上,向聚集在廣場上的民眾揮手致意。人群爆發出歡呼,形成一種壓力,他們便順應民意,擁抱接吻。
30年前的新王妃戴安娜,30年後的新王妃凱特,都年輕時髦,充滿活力。當年一位專欄作家寫下評論:“如果王室要延續下去,並得到不斷鞏固加強的話,就需要戴安娜王妃帶來的新氣象。查爾斯應該代表英國傳統的價值觀,那麼王室還需要一位像戴安娜這樣的人物來平衡各種事物。”今天,可以把查爾斯和戴安娜的名字換成威廉和凱特。
法國曆史學家,《伊麗莎白二世時期白金漢宮的生活》一書作者貝特朗·梅耶·斯塔布萊(BertrandMeyer-Stabley)說:“除去離婚和醜聞,溫莎家族還是成功地維護了英國‘傳統’家庭的形象。愛情、善良、節儉思想、禮儀意識和奉獻精神,這些優良傳統溫莎家族都有。通過多種多樣的儀式,人們時刻注意強調王室神聖、偉大的一麵,這些家族儀式迅速使這個普通家庭麵貌一新。在白金漢宮的舞台上,再小的儀式都有戲劇性的奢華。王宮為這個團結的家族提供了舞台。受洗禮、婚禮、葬禮都代表了統治時期的偉大時刻,由這些禮儀引起的廣泛的情感和利益是不可估量的。”王室一直以藝術和規則來維護自己的形象,這些規則在任何情況下都支配著哪怕外表上最簡單的家族活動和國家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