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二課 一切煩惱都有解決的辦法(2)(1 / 2)

現在,我們真真切切地活在這個世上。這種依附肉身活著的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它必定會死。我會死,你們,無論你們怎麼鬧怎麼撲騰,也會死;在座的人,會死得一個不剩。而且說不定就死在今晚!那麼,死又是怎麼回事呢?我現在擁有的這個生命,死了會怎樣?會還原為宇宙的生命。

這麼想來,死就沒那麼可怕了,沒那麼慘了,對吧?死了,被燒成灰,什麼都沒了,是不是覺得有點失落?我活著盡了力,趴在桌上寫了一篇篇小說,還在天台寺拚命努力,可最後還是兩腿一蹬,就這麼死了,沒了。這確實有點令人失落。不過,在我臨死的時候——我還不知道自己會在哪兒死呢——到那時候我會這樣想的:“我的生命,馬上就要還原回宇宙啦!”宇宙的生命像這樣不斷地接納著我們所有人的生命,它會越來越強大的。這種宇宙的生命,難道不就是神,不就是佛嗎?

想到這些,我越發覺得岡本鹿子(日本詩人、小說家)這人真了不起。人們把她的文學稱為“生命的文學”。在對各種宗教進行鑽研之後,她認定,能拯救自己的,最終隻有佛教,於是後來成了佛教徒。其後岡本鹿子的小說,無一不是以生命為主題的。當初我讀她的小說時,心裏老在嘀咕:這人怎麼這樣?開口閉口就是“命”的。後來我才漸漸明白。這人真的厲害,她就是把超越人的那種力量看作是宇宙的生命的,她那時就悟到這一步了。

說了這麼多,還是那句話——所謂“咒”,就是我們向宇宙的生命發出的呼喊。

親鸞這人很幹脆,他覺得,對那些沒學問的人說這些沒用。於是就說,反正你們向佛祈禱就得了,口裏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得了。“阿彌陀佛”是誰?還是宇宙的生命,並不是實實在在的個體。親鸞說“阿彌陀佛”這幾個字時心裏想象著的,一定就是支配著、守望著我們死後要去的那個世界的佛。

總之,所謂佛,就是宇宙的生命。至於“南無阿彌陀佛”中的“南無”,我在前麵提過了,意思就是“皈依”。連起來的意思就是:“佛啊,我皈依你,把自己的身心都交給你!”這同時就意味著:“我要將自身投入宇宙的生命”。“南無阿彌陀佛”這幾個字,我們每天念著,甚至都以為它是本民族的語言了,其實它是“咒”,是和“陀羅尼”完全相同的“咒”。淨土真宗認為,隻要不斷地念這句話,即可以從苦難中得到解脫。

深奧難懂的部分,咱們暫且不去說它。反正,隻要記住向宇宙的生命呼喚的那句話就夠了。淨土真宗就是這個意思。為什麼說念了“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去極樂世界,這下懂了吧?因為這句話是宇宙的生命能理解的話。“南無觀世音”也是同理。

還有,據說,參拜觀音聖像時,口裏必須念“嘛呢叭咪”。這是拜觀音的“咒”,不是我們的語言。隻要像這樣念,觀音就會知道。再有,對地藏菩薩,念的是“缽末鄰陀寧娑婆訶”。這是宇宙生命中的地藏菩薩懂的話。這有點像今天的電話號碼,你撥了不同的號碼,不同的菩薩就會出現。

對這些,你是信還是不信,就決定了你的信仰的有無。宇宙裏有生命,這點大家都感覺到了吧?正因為如此,樹才會長,草才會生,花才會開,果才會結。也正因為如此,花才會落,風才會吹,雨才會下,雪才會飄。

我覺得,相信宇宙生命的存在,就是宗教。《心經》最後的部分,就是讓我們向宇宙的生命發出自己的呼喚。讓我們讚美神、頌揚佛,而且還教我們如何念咒——你們要頌揚佛。怎麼頌揚呢?說話時不要用日語,要用宇宙的生命能理解的語言,就這樣念:“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這寂庵附近的青蛙都知道這個,它們老是在叫著“揭諦揭諦”。它們比我們樸實得多,能更真切地聽到來自宇宙的聲音。每當天要下雨時,它們總是會叫著告訴我們:“呱,呱,下雨啦!”可是我們卻聽不懂,反而嫌這聲音吵得人心煩。

《心經》在最後告訴我們怎麼去念咒。可是在此之前的內容,卻相當艱澀難懂。人對事物的思考,是有階段性的。說給碩士生、博士生聽的話,不能說給小學生聽,他們不會懂的。本該對老人說的,不能說給中學生聽,他們會聽不進去的。《心經》也是同樣的道理。其中的法理,是針對不同認知水平、不同悟性的人說的。那麼,我說的這些,依據是什麼呢?依據的是天台宗的解釋。那兒有一本書,就是《般若心經抄》。

古時,在傳授佛教時,凡是遇到重要的地方,都是口授相傳的。當我們讀佛教書的時候,會發現裏麵經常出現“如是我聞”這個詞,意思就是“我聽說”。古代日本傳授學問時,用的也一直是這種方法。大家不是聽到過“傳授”什麼什麼這種說法嗎?知識得靠耳朵記,所以很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