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特工“攻占”克裏姆林宮(5)(1 / 2)

回過頭來看,很難想象普京怎麼會忽略雅科夫列夫,即使他重點關注尤利的潛在威脅,也不應該犯下這樣的錯誤。雅科夫列夫是普京以前親密的同事,也是索布恰克團隊的一員。他和普京、庫德林?阿列克謝?列昂尼德維奇一起承擔經濟責任。他在市長選舉中得到了一係列俄羅斯資深政要的支持。索布恰克曾於1995年12月議會選舉中幫助過切爾諾梅爾金,作為回報,切爾諾梅爾金名義上支持索布恰克,但是莫斯科的其他權力精英們卻反對他再次參選。前任克格勃軍官,葉利欽的總統特勤部部長亞曆山大?科爾紮科夫(Alexander Korzhakov),前任第一副總理,葉利欽再選團隊的負責人奧列格?索斯科維茨(Oleg Soskovets),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局長米哈伊爾?巴爾蘇科夫,這個克林姆宮三人組正在尋找總統繼承人,以接替身體抱恙的葉利欽。選舉來臨時,他們需要地方政府支持他們推舉的候選人,而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的狀況至關重要。克裏姆林宮三人組知道,索布恰克永遠不會跟自己成為同盟。而且一旦索布恰克連任聖彼得堡市市長,他也將成為競選總統的有力候選人。所以三人組將目光投向雅科夫列夫。除此之外,索布恰克還遭到了另一個人的反對—鐵腕市長尤利。尤利有意參加總統競選,因此全力針對索布恰克,反而把雅科夫列夫視為可以拉攏的夥伴。[45]

雅科夫列夫獲得了莫斯科的資金和政治支持。而索布恰克的宣傳資金鏈在選舉開始前兩個月出現了斷裂。隨著競選活動的深入開展,普京變得越來越緊張。普京向他的恩師承諾,會迫使那些從城市土地私有化中獲利的商人公開支持索布恰克。普京將這些商人召集到了市政辦公大樓,要求他們為索布恰克的競選活動出資,但是遭到了拒絕。未能尋求到聖彼得堡商界精英的幫助,普京轉而將注意力轉向了小商人。他組織了一場會議,向中小商人籌集資金。不過,這又是一次慘敗,因為索布恰克忘記了時間,沒有出席會議。

當他看到一個著名的黑手黨成員邀請了所有的小商人,要求每人給“市長競選基金”捐獻2000美元,成功籌集到了資金時,普京感覺自己徹底被羞辱了。[46]這位真正的“彼得堡律師”勝過了克格勃競選負責人以及市長助理。也許索布恰克的缺席令普京感到尷尬,使得他無力再以市長的名義籌備計劃。但從這一切之中獲得的經驗教訓,絕對深深地刻在了普京心裏。再與企業家們彙聚一堂時,普京不會再讓他們發善心支持自己,而會像那個黑手黨一樣,使用真正強大的手段,讓他們無法拒絕,哪怕隻是有拒絕的意圖,也要承擔後果。

冷麵背後的柔情

在普京眾多的“特工”方法中,最能體現其特點就是他一直通過電視轉播與俄羅斯民眾進行互動,包括新聞發布會和 “熱線”,即年度電視采訪。俄羅斯民眾可以聽到普京如何回複普通人提出的具體問題。[47]自2004年以來,普京和外國專家在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年會上的問答也開始通過電視轉播向民眾公開,克裏姆林宮官網和俄新社網站上甚至會提供俄語和英語的問答詞。

這些會議通過一種全新的角度重新定義了馮?貝根道夫(von Benckendorff)早期提出的“目標群體”這一概念。不同於菲德爾?卡斯特羅的風格,普京沒有在眾多民眾前大篇幅地演講獨白,普京總統采取“特工”方法。他直接與個人進行對話,有時能長達幾個小時。普京像親手招募人員一樣去接近每一個互動者。他認為個人是原始情報信息的來源,他們的問題就是信息,他們的心態和關注點表明了他們的洞察力。他的回答是為了解決人們提出的問題,並用自己的觀點說服他們。正如2001年6月普京向《新聞周刊》的記者克裏斯汀?卡裏爾所說的,從眾多的信息中篩選出關鍵元素,然後加以處理並運用,這樣的工作令他感到非常自豪。[48]

事實上,在初任總統時,普京就已經很清楚這些互動的目的。2001年12月,在他第一次正式的熱線節目上,他親自將這種與俄羅斯人民進行互動的模式確定為“與人溝通”和“收集資料”的最佳途徑。在2001年12月互動的過程中,一個打進熱線的人褒揚了這種熱線方式,並請普京做出評論。普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