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高寧(中糧集團董事長)
像任誌強這樣的人,不太識時務,也不知道顧全大局,而且有時候不知趣,還老是自以為是,他在中國的社會習俗下,想謀生混碗飯吃都不易,能混出個樣來就更難了。可任誌強這幾年好像火了,越混越好,越混粉絲越多,不僅名氣大了,而且時常還被認為代表著真理了。有人說微博時代造就了任誌強,也有人說房地產經濟的時代造就了任誌強,還有人說中國進入了一個言論容忍度高的時代,給了任誌強放炮的空間從而造就了他。如果說今天任誌強是個人物,是個現象,這可能真是一個時代產物。不過到底是時勢造人物還是人物造時勢,這件事在曆史上就沒有說清楚過。
任誌強當然生活在了一個五彩繽紛、思想交融的時代,他的身上帶著明顯的時代痕跡,但任誌強與我們大部分人比起來還是有他自身的明顯不同特點的。我覺得任誌強可能90%與我們大家是一樣的,有10%的大腦構造是與大部分人不一樣的。比如說他的較勁,較真,打破砂鍋問到底,愛鑽研還特自信,老是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態度。比如說他的我行我素,無懼真言,任人評說,不怕挨板磚,不怕扔臭鞋的勇氣。
態度和勇氣好像讓任誌強站到了河的對岸,一直不停地向河的另一邊的眾人大喊。今天任誌強又要寫回憶錄了,雖然我覺得任誌強現在幹這事早了點,但這就是任誌強啊,他不管別人怎麼說,想幹就幹,而且我也相信許多人想看任誌強的回憶錄,因為這個世界上有態度的人不少,但沒有勇氣,有勇氣的人也不少,但沒有態度,既有勇氣又有態度才造就了任誌強的今天。
任誌強可算應了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所以任誌強的回憶錄你不能當成故事書看,因為大部分的回憶錄都是說年輕時多艱苦,奮鬥多不易,自己如何堅持到了成功,任誌強的回憶錄恐怕也逃不出這樣的俗套,但這不是任誌強的真正價值。同時,你也別想從任誌強回憶錄裏得到做生意賺錢的真經,因為任誌強嚴格來講並不是個好的商人,他之所以做生意好像是為了爭取他不斷說話的權利,買地賣樓好像對他沒有那麼重要。所以,任誌強回憶錄的價值一定是在他真誠性格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和勇氣,以及由此而生的許多觀點和行為。
從任誌強的回憶錄中你一定能看到社會的進步,經曆過這段時期的人,回頭看時都會心潮難平、眼睛濕潤。我還記得與任誌強合資時股東會差點沒通過,也記得發股票路演時任誌強在巴黎市政廳給瞪大眼睛的法國人講他如何改造北京明朝留下來的下水道,在紐約世貿中心給美國人講北京的拆遷政策。我還記得任誌強在北京接待上百位國際投資者,向他們解釋為什麼中國未來也會有住房貸款,想讓他們相信中國的住宅市場會有很大發展。那時的北京房價是現在房價的大約不到5%,那時還沒有人知道可以從銀行借錢買房子。
回想起來,還有許多事今天都曆曆在目,讓人浮想聯翩。記得在與任誌強合資的後期,大家出現了一些爭議,任誌強想辭職、分家。用他的話說,就是他不玩了。但就這樣他也不服軟,他說:“算了,我辭職吧,前幾天俄羅斯的葉利欽總統也辭職了,我也辭職吧!”我當時覺得他辭職還找了個這樣的借口,是口出狂言。多年後我聽說任誌強在演講時被別人扔鞋,他鎮定自若地說:“你是給我了總統待遇啊!”他這次好像是與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比的。看來任誌強的心氣一直是總統的心氣,這是他骨子裏的東西。
現在看來雖然任誌強不是總統,但還會在某個階段某個方麵的曆史上留下一點點印記。過了60歲的任誌強就像樹上的一隻果子,這時熟了,熟得豐富多彩、滋味無窮了。
“真人”任誌強
馮侖(萬通控股董事長)
一眨眼,老任告訴我都寫完《回憶錄》了,去年他才說退休, 剛一年就寫完了,這恐怕是從退休到寫完《回憶錄》時間最短的牛人。一般老人家退休之後會先琢磨琢磨,反複掂量幾年才開始著手,直到臨終前才把《回憶錄》寫完,比如許多老幹部 ,即便喬布斯也是在臨終前才把這事兒辦了。
老任還在旺盛的年紀、最猛的時候,退休一年就把《回憶錄》寫了,我覺得這個《回憶錄》恐怕隻是一個上冊,最終在有生之年,我估計以老任的速度,70、80歲的時候還會有個中冊,100歲的時候可能還會有個下冊。
所以這個《回憶錄》且得看了,而且越看越好看,不斷地演,不斷地在做事,不斷地把當下當回憶,把回憶變成當下。老任的《回憶錄》最大的特點是當下,不是在過去。
這部《回憶錄》,活脫脫展現了任誌強這個特別典型的大時代中的奮鬥者,他始終是一個時代前沿的符號。老任的經曆有足夠大的時代背景,出身紅色家庭,隨父母戰爭、建設、輾轉各地,家裏兄弟姊妹好幾個,上共產黨進城後辦的最好的子弟學校,做了共產黨子弟最應該做的革命的事——聽黨的話,參加“文革”、紅衛兵、插隊、當兵、改革開放,然後被周圍環境錯怪,受委屈被拘押坐牢,又平反,再出來創辦國有民營企業——西城區的華遠,從拉板車吆喝到開餐館,再到做房地產、做金融,整個一路過來,每個時代都在他身上刻了一道印,但是由於當時他還不夠偉大、不夠牛逼,他沒有給時代刻上印。到了臨退休這幾年,的確,任誌強定義了一個時代,定義了他所在的一個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