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分靈感,九分汗水”(1)(1 / 3)

1947年2月,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哥倫比亞國立大學注冊,修法律課程。在首都波哥大讀書期間,發生了一件徹底改變馬爾克斯人生的大事件:1948年4月9日下午1點10分,在靠近希門尼斯·奎薩達和第十四街之間的第七大道1455號,自由黨總統候選人豪爾赫·埃列塞爾·蓋坦被槍殺,事件發生的時候,馬爾克斯正和弟弟路易斯·恩裏克以及另外幾個朋友在他們租住的宿舍裏吃午飯。宿舍在弗洛裏安大街,離槍殺現場隻有幾條街。他們衝出去,看出了什麼事兒。此刻,蓄意破壞、縱火搶劫即將發生。蓋坦遇害所引發的城市動亂是如此劇烈,以至於西班牙語因此而出現了一個新詞“bogotazo”(波哥大動亂)。路易斯·比利亞爾·博爾達記得,那天晚些時候,在離蓋坦被槍殺不遠的地方,見到看上去心煩意亂的加西亞·馬爾克斯,他對博爾達說:“他們把我的宿舍燒了,我的故事全丟了。”盡管馬爾克斯在自傳裏對這件事的敘述沒這麼露骨,但是毋庸置疑,他固然關心蓋坦被害,但是也同樣關心自己當作家,以及當新聞記者的前程,會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雖然那天馬爾克斯和菲德爾·卡斯特羅沒有碰麵,但是他們都在波哥大,而且在同一時間裏,很可能相隔不到兩條街。卡斯特羅4月7日與蓋坦見過麵,兩人約好4月9日下午兩點再次會麵,但是這第二次會麵注定永遠不會發生了。波哥大動亂在馬爾克斯靈魂深處種下火種,在後來的歲月裏,激起他在政治上的迫切感。當然,後來馬爾克斯會站在古巴革命一邊,即使他的朋友包括巴爾加斯·略薩都背棄了革命,他依然無怨無悔,一直是菲德爾·卡斯特羅的忠誠朋友。最關鍵的是,波哥大動亂讓馬爾克斯直觀正義如何赤裸裸地遭到踐踏,並且親眼目睹了群眾(pueblo)被激怒時所爆發的、勢不可擋的怒火。 親曆波哥大政治暴行對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影響不可低估,同樣重要的是,這些事件透過作家生動的想象力如何發生變幻。我們在他的自傳裏看到:

幾夥擦鞋工試圖用他們的木箱子把格林納達藥店的鐵門砸開,幾個值班警察把刺客鎖在裏麵,不讓憤怒的暴民傷害他。一個高個子男子在一邊給擦鞋工鼓勁兒,他鎮定自若,穿一身整潔無暇的灰西裝,好像準備參加婚禮似的。那男子的吆喝聲煽風點火,恰到好處,藥店老板聽得害怕,怕他們把店子給燒了,於是把鐵門打開了。刺客見瘋狂的人群朝他湧過來,嚇壞了。“長官,”他拽著一個警察,用幾乎聽不見的聲音懇求著,“別讓他們殺我。”我永遠不能忘記這個刺客。他一頭亂發,兩天沒刮的胡子,臉色像死人一樣灰白,眼睛因恐懼而鼓出來,身上破舊的棕色豎條西裝,領子已經被第一批暴民扯破。這個永遠留在記憶裏的影像,在我眼前一晃而過,因為擦鞋工們揮著木箱子把他從警察身邊拽開,接著就把他踢死了,我還記得他第一次倒下的時候,掉了一隻鞋。“去總統官邸!”穿灰西裝的男子喊起來,“去總統官邸!”從來沒有人認出這男子到底是誰。

關於“波哥大動亂”有很多報道,但是除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記載,其他報道都沒有提到這個穿灰西裝的男子,而且,用馬爾克斯的話說,“沒有人認出他是誰”。考慮到這一點,他的敘述極有可能是一例“錯誤記憶”;槍殺事件之後不久,馬爾克斯聽到來自各方的生動描述,這些敘述在他的腦子裏,就像在熔爐裏冶煉過一樣,融彙成“錯誤記憶”。其實,根據其他一些人的記述,加西亞·馬爾克斯既沒有目睹槍殺埃列塞爾·蓋坦,也沒有親眼看到刺客被殺,這更加讓我們相信,他的描述可能是錯誤記憶的結果。在同一記載裏麵,馬爾克斯後來說:“我在案發現場又停留了十分鍾,聽目擊者講述自己看到的情形,想不到各種說法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在飛快變化,最終與現實完全不沾邊兒了。”他用以結束這段記載的一段話很能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