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南陽少年 第十九章黃巾起義(1 / 2)

時間悄悄的過去了,轉眼間就來到東漢光和七年(184),也就是中平元年。

在古代年味一直延續到正月末,不像現在過了正月初五就要上班。這一日正是元宵節,因為過幾天,戲忠就要離開了,所以荀彧就約戲忠、魏延、郭嘉外加黃敘等人在陽翟城逛燈會,猜燈謎(在漢時叫“射覆”、“離合”、“字謎”)。這猜字謎在春秋戰國時已經出現,韓非子《韓非子.喻老》和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分別記載了楚莊王和申無畏以及還無社和申叔展用謎語作答的故事。

五人走在大街上,不時的對答。

這時幾人走到一燈謎前,隻見上麵寫著“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

“今天咱們一燈謎對燈謎,怎麼樣?”郭嘉看到戲忠就要回答,就提議道。大家齊說好。

“我先說,我先說。”黃敘聽到後,連忙搶答說,“一字三橫加兩豎,萬物生長都靠它。”

“這也太直接了吧。”郭嘉聽後說道。

“難道不對嗎?”黃敘不服氣地說。

“也對,也對,”郭嘉想一下也對,隻不過語言有點直接。

“東海有條魚,無頭亦無尾,去掉脊梁骨,便是你的謎,”這是荀彧也說道。

“對,阿敘,你看文若寫得多好啊。”郭嘉聽後打趣地說道。原來,倆人所出燈謎的謎底均是同一個字:“日”。

在觀燈過程中,魏延五人見一群人圍著一盞大紅燈籠爭論不休,便一起擠進去瞧個究竟。

原來燈上寫著一副對聯:“白蛇過江,頭頂一輪紅日。”旁邊還有一行小字:“打一日常把用物,並用一謎對出下聯。”魏延一看這則燈謎謎麵很是平常,很快就想出了謎底,便上前對出了下聯:“烏龍上壁,身披萬點金星。”

眾人看著魏延寫上這幅對聯後,都迷惑不解。直到聽荀彧解釋以後,才知道謎底。原來兩謎的謎底分別為油燈和杆秤。

在逛燈會、猜燈謎的過程中,時間一點點的過去了,魏延等五人準備返回客棧。

“阿熊,你看那座院子大門旁寫著幾個字!”在這回去的路上,黃敘突然道。

“是‘甲子’二字。”魏延因為形意拳練到了一定火候,所以耳聰目明,隔著老遠就看到這幾個字。

“甲子?什麼意思?我看到不少院子大門上都寫著字。”黃敘問道。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魏延想起馬上就要爆發的黃巾起義,就脫口而說。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郭嘉等異口同聲的說道。

“這是我在陽關城是聽到那些太平教徒喊的口號。”魏延這時才想到,這個時候天平教徒還沒有公然的喊出這個口號,就撒了個謊說道。

“這難道是太平教徒的舉事時間和口號?!”郭嘉迅速反應過來說道。真不愧為“小太公”,一語道破天機。

“今年的三月五號正是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難道這太平教徒就在三月五號舉事嗎?!恩,肯定是這樣的!”聰明人不是隻郭嘉一個,很快戲忠便推算出太平教徒起義的日子。

魏延聽到這二人的對話,被驚得目瞪口呆,自己真是小看了天下人,尤其是三國時代的絕頂人才。

“文若,你是不是向家人提一下我在陽關城聽到的那段對話,好預防萬一。”魏延剛提起陽關城,就想起自己在陽關城偷聽到那兩個太平教徒的計劃。

“好的,謝謝你了。”荀彧連忙答應道。

-------------------------------

這暗中一切都按照張角設想的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不過偏偏正在漢朝都城洛陽活動的馬元義出事了。

洛陽十常侍府中。

“張侯爺,趙侯爺,各位侯爺,你們看商量的是怎麼樣?”正在洛陽拉攏巴結十常侍的馬元義對張讓等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