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那十八羅漢自麵見了貞觀天子李世民之後,雖說有個別朝臣發表不同廷議,但因十八羅漢的名頭和皇帝的支持,禮佛弘法之事還算順利。太宗專門建了一座弘法佛邸,以便十八羅漢在京師下住,操辦一切事宜。

十八羅漢一齊坐下,商量大致章程。長眉羅漢道:“大唐東西、南北皆輻輳萬裏,國土甚遼闊,天下州道林立。我等雖得天子大力扶持,但所費錢糧人力終當有限。禮佛弘法也不可將天下州道等量齊觀,窮鄉僻壤與名都大邑不可言一,須揀其一地之要處,執其牛耳,輻射開去,則事半功倍。”其他羅漢聽了都稱讚,先知羅漢道:“師弟所言正在關鍵。據我所知,大唐腹心西有京師長安,東有名都洛陽,河北有鄴城,蜀地有成都,東南有揚州,泉州,蘇杭諸州。我十八人可分派出去,各執守一方。”沉思羅漢又道:“大唐開國以來關中多旱,土地漸貧瘠,河北與太行以東久經戰亂,植被日稀。近年來朝廷大力開發江南,而東南多魚米之鄉,更兼海外通商之利,大唐財貨漸漸多倚重東南。而揚州自前朝隋煬帝開鑿運河,得盡天下南北水陸之彙,非他州可比。故我等欲廣修佛事,當首以揚州為重。”先知羅漢道:“甚是。那麼諸位師弟可各自散開,多方勘察,以便奏明天子,好擇地興佛。我與沉思師弟二人先去揚州,若揚州一路順利,可作後來仿效。”

於是,先知羅漢與沉思羅漢兩個最為穩妥持重的先到了揚州。他二人隻匆匆一過,看那揚州城中建築宏富,商賈如織,什麼北地駿馬、西域寶石、南海珍珠、交趾犀角,高麗人參等等,應有盡有。海邊碼頭上百貨上下,千帆競發。至於景色之美,有東西二京自沒有的一種風流雅致。唐詩早有稱讚揚州當時之風光,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在揚州”,此句非僅僅說揚州月夜之尤,亦道出揚州繁華於唐時之輕重。果然東南形勝之地,果然不虛。二僧看一回,交口稱讚一回,都道,正要此間一番大作為!

他二人回了長安,再見太宗,請往揚州建寺禮佛。一道旨意下來,戶部撥下所需一半銀款,又讓揚州地方擔負一半,調動開來,一座佛家大廟早拔地而立。先知羅漢與沉思羅漢前後監工,所費心思無數,眼看富麗堂皇一座道場建起,自然口中念了萬千佛祖,欣喜無限。先知道:“師弟,你看這座道場該取何名為好?”沉思道:“此寺雖說是我二人上下奔波建起,但此乃我等眾人東來第一座規模如此大的道場,正該是靈山我佛和我十八羅漢的門麵,我二人不可貪功獨占,好取名羅漢寺可也。”先知道:“師弟心胸廣闊,如此最是恰當。”

兩位羅漢又忙前忙後,在大雄寶殿之中立起十八羅漢的金身塑像,雕梁畫棟,施金塗彩。不久大寺裏外都已齊備,先知道:“不枉我倆一番功夫!那俗世的門店買賣家但凡開張,還須納一個頭彩兒讓人們知道,我們這偌大的羅漢寺也要開開張,讓那些小民百姓都來上香供拜才好。”沉思道:“正是!可邀眾位師弟,一齊前來,使百姓開開眼界。”

為了這羅漢大寺的開門大吉,那揚州的官員早被驚動,此寺乃奉旨敕建,怎敢怠慢,一個個都出動了人馬前來站門壯臉。一城百姓也騷動齊來,管那信佛、不信佛的,都來觀看。時辰一道,州官致辭,無非是說“羅漢奉西天佛祖之命東來弘法,今揚州遵旨營造此寺廟,揚州百姓應順應佛祖神明、皇帝天威,家家禮佛,齊來供奉。”接著又上香迎佛,那十八羅漢便齊駕彩雲,半空中都現了麵目,一個個金身丈餘,瞪眼者,閉目者,欹側者,危坐者,叉手者,托舉者,長手長眉者,騎龍胯虎者,種種不一,各各形容清奇古怪。百姓們如何見過這許多真佛,齊齊跪在地上,磕頭搗蒜,不敢仰視。

十八人顯示一陣,收了祥雲下來,降在階上道:“我等此來,正是有感揚州百姓敬奉佛祖虔誠。羅漢大寺今日喜得開延,以後便是我佛道場,爾等有為難處,可來此上香設祭,誠心求應,當無不驗。”說罷不見。那些百姓便如嗅到了寶蜜一般,爭踏門坎,紛紛亂入。

這十八羅漢並未離去,而是因俗人凡眾太多,他們露一麵就要避開。天黑之後,那寺中的主持僧早就備好香案,他十八人又回來,道:“隻為大寺才開,我等在此駐紮一晚,以示坐鎮。”僧眾退開,主持僧引著他們入了大殿,裏麵也早陳列好了瓜果點心及素酒。主持僧看他們各自坐下,也自退出,十八羅漢在內敘話。沉思道:“師弟們看,這大寺可能合乎佛祖心意?”伏虎羅漢道:“師兄說哪裏話,這樣一座宏麗道場,遍四大部洲尋去也是不可多得!我等滿意,想佛祖自然也是滿意的。此寺一開,大唐東南朝佛者何止千千萬萬。”降龍道:“正是,想三大士東來弘法,可有如此盛況?我等一朝之功,盡奪他三人多年豐采!”先知聽了雖知降龍所言過大,但看舉座皆歡,不好駁斥,何況自己也管不住心底暗生喜悅。護法羅漢道:“依我看來,此寺皆是兩位師兄之力,而他二人不獨占其功,名為羅漢寺,使我十八人都立了金身寶像享受香火。師兄此等情義,我等都當敬他倆一杯。”眾羅漢因心情舒暢,便敞開了又吃又喝,不一會便都有了些醉意。降龍羅漢最是活躍,因他與伏虎羅漢年紀最輕,便幾次三番上前與諸位師兄敬酒。幾圈下來,他反倒喝得最多。酒勁上頭,降龍便坐不住,立起身前後走動,去看那大殿布置。不住欣喜道:“好啊!不想我等也創下如此大的家業,明日待我等都四下散去,遍大唐都要照此建造,使我十八羅漢之名得以盡顯。”又見那麵的白牆如雪,他想今日如此得意,當題詩盡興。便拿出一隻筆,題詩在牆,“十八羅漢各神通……”,正是前者孫大聖所看到的。眾人都醉意微醺,飲罷各自打坐休息。第二日,十八羅漢東西南北各自都去,一心修建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