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莫邪(Christoph Harbsmeier):1946年出生於德國哥廷根,現居挪威奧斯陸。1981年在哥本哈根獲得中國古典語法方向的博士學位,1985年起任奧斯陸大學漢學係教授。著有《中國古典語法研究》、《社會主義與佛教徒的相遇:漫畫家豐子愷》、《中國傳統語言與邏輯》等。
何莫邪
北京大學第二屆“胡適人文講座”的講者是挪威皇家科學院院士、奧斯陸大學漢學係教授何莫邪(Christoph Harbsmeier)。 2011年4月26日,在何莫邪的第一講“再說豐子愷”之前,北大中文係主任陳平原致詞:“在我看來,世界上的教授大致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有學問,但不太好玩;第二類,好玩,但學問不太好;第三類,學問和性情都不怎麼可愛;第四類最少見,那就是:有學問,同時又很好玩。何莫邪教授大概屬於這非常稀有的第四類教授。”接下來的講座,何莫邪證明了陳平原的這一說法。
何莫邪操一口流利的中文,聲情並茂地講述豐子愷的藝術與人生。他通過屏幕上豐子愷的畫作,配上獨特的旁白,讓學術講座變得格外有趣。與學生的交流中,何莫邪不失“老頑童”本色,言談舉止引來陣陣笑聲。
晚上采訪時,我詫異於何莫邪的語言天分,禁不住問道:“您懂得多少國的語言?”何莫邪說:“如果有人說他懂得十種語言,我懷疑他很可能說的不對。譬如說草啊、樹啊的名字,你除非在這個地方長大,都記不住是什麼名字。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說他懂十種語言,我都笑話了。”我問:“您最常用的語言呢?”沒想到,何莫邪的答案像順口溜一般:“在家裏丹麥話,電話上是挪威話,還跟瑞典聯絡,母語是德國話,寫字用的是英語,我基本上利用的是拉丁文、希臘文,我的別墅在法國,我法語當然經常用,我俄語是很經常用到的。我還沒說中文,中文是第十個。如果你問我最常用的語言,可能中文是第五。”
我問起當初學漢語的緣故。“文化的靈敏比所有其他的東西都重要,我覺得學漢語的目標就是發展一種思想的靈敏,這種靈敏是完全純潔、抽象的。”何莫邪說,“我特別熱愛和崇拜豐子愷,而且我特別喜歡北京話,我覺得很好玩,但是不等於我把這個當作我的專業。而且很多人比我聰明,比如我的學生們絕大多數比我強,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女朋友都是中國人,我娶錯了老婆,老婆是丹麥的,但我一直都沒有中國的小三。你看我怎麼辦?他們當然比我強,因為他們都是說中國話,我就比較少。”
何莫邪1946年出生於德國哥廷根。他說:“我祖父是數學教授,父親是神學教授,我可以說是書香門第。我十歲的時候,學拉丁文、希臘文,可以說是天才幼兒。後來進大學,學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哲學。偶然,我跟歐洲最著名的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專家學習,當他的弟子。我的老師說,既然我對邏輯興趣那麼深,必須到牛津,當牛津學派的一個哲學家。”1966到1973年,何莫邪在牛津大學默頓學院攻讀漢學,獲碩士學位。在牛津,何莫邪學的是文言文的“之乎者也”,孔子、老子、孟子、韓非子。畢業以後,何莫邪碰到一個哲學家,跟他拉手,並自我介紹,沒想到那位哲學家說:“哦,你是這個名字,我可以給你一個位置。”於是推薦何莫邪到馬來西亞任檳榔大學東方哲學係講師,教數學邏輯。
何莫邪從邏輯分析來研究中文,寫了一篇博士論文,1980年寄給呂叔湘。何莫邪回憶:“我真的是,第一沒錢,第二沒前途,第三沒用,一個好像無聊的人,我還沒出版就寄給呂叔湘先生。第一,他替我題書名,當然是我的光榮;第二,更好玩了,他利用我的這個稿子,當他教博士的課本。”後來,自稱“等於零的小夥子”何莫邪到北京拜訪呂叔湘。呂叔湘熱情地請他在家裏吃飯,隨便看書,聊天。“呂叔湘先生對年輕的、無聊的、沒有什麼地位的人都是很關心的。住在他家裏的中國貧窮的學生不少。呂叔湘真的很關心年輕人,完全不管你的地位,什麼都支持。可以說,他真是我的恩人。”1981年,何莫邪在哥本哈根獲得中國古典語法方向的博士學位。同年,《中國古典語法研究》一書在倫敦出版。
何莫邪對中國的許多東西充滿好奇與熱愛,用他的話說是:“可惜我當時對哲學不著重,我大大著重小人書,大大著重漫畫,大大著重笑話。我對笑林文學的興趣很大,所以從那個時候,我收集笑林文學的資料比國外的圖書館還要多。”1985年,何莫邪完成了著作《社會主義與佛教徒的相遇:漫畫家豐子愷》。
從1985年起,何莫邪任奧斯陸大學漢學係教授。同時,何莫邪協助李約瑟從事“中國科學與文明”的研究,負責中國傳統語言與邏輯部分。“李約瑟認為科技史的重要部分不是科技本身,是邏輯。所以他有一個計劃,《中國科學技術史》有一本書不是講科學本身的,而是講科學的理論、科學的道理、中國科學的哲學,可以說是中國的邏輯史。”何莫邪介紹,“李約瑟就請我寫《中國科學技術史》的語言學和邏輯的這一部分。這部分我下了12年的功夫寫成,因為它的範圍很大,譬如說語法史、詞典史、邏輯史這些都必須寫出來,所以,我就下了這個功夫。李約瑟的目標就是證明中國科技在科技史上的作用很大,中國的影響在西方可以跟希臘在抽象科學史的影響一樣大。”1998年,何莫邪的《中國傳統語言與邏輯》(《中國科學技術史》第7卷)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
何莫邪興趣廣泛,盡管與中國有關的研究隻是其學術成果的一部分,但在華人學界引起頗多關注。他研究漫畫與笑林文學的文章,更引得中國讀者會心一笑。何莫邪說:“我曆來的興趣完全不是漢學,也不是中國,我對中國的關係是一種科學的關係,我覺得中國的地位在全球曆史上可以說是很重要的。我搞中國哲學史,不是為了愛中國,是為了愛全球性的一種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