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匆匆探墓(2 / 2)

諸葛均知道這是四弟在為自己打氣,也深知四弟的經學隻在自己之上,不在自己之下。有他在,很多事情,都會遇難成祥。

最終,心想:也罷!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今天老子就給你來個底朝天!

於是一聲令下,將士們衝到了楠木蓋子麵前,楠木蓋子已經被屍氣頂到一旁去了,現出一個黑洞洞的穴口,由此可見屍氣之重。

這個洞和一般理解意義上得洞口不一致,很多墓葬的洞口都是於地麵平行的,但是這個洞黑洞洞的,深不見底,像是一口深井。

整個墓道是與地麵垂直的,這樣的安葬方式用安葬的方式上來講叫井葬。

井葬的最大好處就是深埋!而一般也隻有非正常死亡的人,在家族裏才會選取這樣的方式,這樣的安葬費時費力,需要往下一直挖洞穴,直到挖到黃泉水才可以的。

我們經常說的“上穹碧落下入黃泉”就是這個道理,白居易在《長恨歌》裏曾經有一句:“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此處的碧落是天的代稱。

黃泉:是地的代稱。天有九重,最上一層叫碧落;地有九層,最下一層叫黃泉。因而也稱九天、九泉。

詩人采用的是浪漫主義的手法,就是忽而上天,忽而入地,飄忽不定的意思。

黃泉作為最底下的一層,這就可想而知了,相當於是把橫死之人送到地獄的門口,奈何橋的邊上了。

你說,這樣的死人,能是善類麼?

當然,這隻是理論上的總結和歸納,在實際的操作中,有大打折扣的成分,所言就是極言此類墓葬之深。

諸葛誕手中的帥字旗一擺,問言道:

“哪位將軍下去一探?”

話音剛落,隻見一個將軍站出來。

“末將不才,願意前往!”出班站定一員猛將,此人黑盔黑甲,內襯皂羅袍,足登快靴,短衣襟小打扮,渾身上下收拾得緊趁利落。

此人名叫郭林。

當然,郭林家常菜雖然菜品好吃,但是和他的關係並無半分。

“帶多少人?”

“一人獨行足矣!”

“好!將軍,下去後,要多加小心!遇敵隻可智取,不能以硬碰硬。

如果你到了底部,可以放出一隻鴿子,上麵的人見到這隻鴿子,就停止放繩子,如果你探聽明白了,想上來,就再放出一隻鴿子,我會命令上麵的人拉繩子和筐,把將軍拉上來!”

“末將遵命!”

隨手招呼來兵卒,抬過來一隻大竹筐。

就在這個黑洞洞的井口上方,支起來一個三角形的支架加以固定,一條繩索,穿過頂端的滑輪兒,人多力量大,好幹活,不一會,一個簡易的轆轤就已經做好,把一隻竹筐固定在繩索上。

隨後,有士卒去大帳的後廚,拿來了幾隻鴿子,幫助郭林係在腰間。

一聲令下,這隻竹筐,在吱吱呀呀的繩索緩放中,漸漸下墜,開始還能夠看得見蹤影,郭林一直擺著手,示意可以快點放。

後來,就什麼也看不到了,隻看見一條繩子,綴著一個筐在不斷地下垂。

井口的風,逐漸大了起來.....

滑輪在吱紐吱紐地轉動著,牽動著所有人的心,因為沒有人知道在下麵到底有什麼?

厲鬼的說法,隻有諸葛誕和諸葛均知道,其他人不得而知。

就算是諸葛誕和諸葛均,對於筆仙所言厲鬼一說,其實也是心生狐疑的。因為這種東西,隻是聽前輩們說過,但是從來沒有見過。

書上的記載,有的時候是跟能夠引起人們的好奇心的。尤其是對於掌握知識越多的人。

對於諸葛誕和諸葛均心中想的什麼,擱置不提,單說這墓道洞口的情形:

大約向下墜的繩索走了十丈左右,竹筐一直走得十分順當,沒有半點崩掛,好像是這個墓道很是順滑一樣,不像是開鑿山體的時候,都會留下一些凹凸的,而是如同是天然形成的一個桶狀的墓道,整個外壁都是神力所為。

當繩索又向下墜了五丈左右,突然,繩索一晃,好像是竹筐碰觸到了墓道岩壁,唄鉤掛了一下,不一會兒,伴隨著井口的風,傳上來一聲沉悶的叫聲,那叫聲,如果用慘叫來形容的話,應該也不為過。

似有幽怨,似有不甘,時而清晰,時而模糊,地麵上的士卒都不知道在墓道裏發生了什麼事情。

最後隻是隱約的傳來一個有力無氣的聲音:快拉......快......

上麵的士卒再次呼喚,底下再無聲響,深深的墓道裏除了越來越猛烈的風,仿佛不曾來過任何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