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三星集團收購了韓國半導體公司,並將其改名為“三星半導體”,使其成為三星的獨資企業。
1980年1月,三星半導體和三星電子合並。至此,三星電子公司將三星半導體作為核心產業進行發展。
與其說是三星集團造就了韓國半導體在世界上的神話,倒不如說,是李健熙造就了韓國半導體。準確說來,韓國半導體是李健熙的第一份事業。
高瞻遠矚,力排眾議
李健熙在大學畢業之後開始正式進入三星集團,在父親身邊悉心學習摸爬滾打了數年的李健熙,也漸漸地在商業上練就了獨特的眼光和決斷力。
在發展的最初階段,三星集團並沒有緊跟新經濟技術革命的步伐,仍將產業投資集中在重工業、石化工業等傳統工業上。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亞洲的半導體產業起步最早、做得最好的當屬日本。可以說,當時的日本壟斷了亞洲的半導體市場。那個時候,三星集團雖然對半導體芯片業務有所涉足,但是隻是抓住其中的一點兩點,並沒有將其作為核心的產業去發展。
當時,李健熙就認為,三星集團在核心技術產業方麵的缺失,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限製集團未來的發展。於是,他建議三星集團在業務方麵重新進行調整,將核心業務擴展到電子、半導體和通信方麵。第一步就是要收購韓國半導體公司,將其發展為三星集團的核心公司。
商人不做賠本的買賣,沒有發展前途的產業他們是不會考慮的。由於不熟悉半導體行業,再加上日本的半導體發展的旺盛勢頭讓韓國在半導體產業方麵的發展幾乎沒有優勢可言。李健熙的這一大膽建議遭到了三星集團以李秉喆為主的保守派的反對。在他們看來,這個“二世祖”的決定有些可笑。收購一家衰敗的公司就算了,還要將做得不行的業務重點去發展,這也太冒險了吧!
然而,從小遇到困難不放棄的執著精神讓李健熙沒有因為遇到阻礙而放棄對半導體行業的看好。他當時就對自己的父親說:“就算隻有我一個人,我也想試試!”
於是,李健熙不顧父親的反對和眾人的不看好,用自己的個人財產收購了韓國半導體公司50%的股份。購買韓國半導體公司後,李健熙告訴自己,一定要將這個產業發展壯大,這個產業日後的發展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在很多企業中,如果有好的建議被公司高層全盤否定之後,有的企業家會就此作罷,不用說收購一家眾人都不看好的公司,更不用說用自己的個人財產去擺平一切的事情了。所以,這些企業家注定無法達到李健熙的高度,取得李健熙那樣的成就。
事實證明,李健熙是對的。他在商業上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斷的決斷力,讓他向三星的高層證明了半導體行業的確是一個有廣大前景的產業,它將帶動三星集團在新世紀的飛速發展。
隨後,三星集團收購了韓國半導體公司剩下的股份,成立了“三星半導體”。從此,三星集團的業務開始向半導體行業傾斜,要同日本半導體產業分一杯羹。
電子產業裏的神話
機遇對於人來說就是那麼突如其來,而如果能抓住機遇,最後獲得的巨大成功也會讓人不敢想象。
三星集團在李健熙的帶領下踏上了高科技的列車。而他帶領“三星半導體”走向世界一流水平就是一個“難以想象”的經典案例。
後來,三星半導體和三星電子合並,也就是今天為世人所熟知的“三星電子”產業。
在李健熙的領導下,“三星電子”成為了三星集團子公司中規模最大且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2009年,三星電子超越惠普(HP)成為世界上最大的IT企業。而在國際市場上,三星電子生產的電子產品受到消費者的追捧。特別是三星電子生產出來的智能手機Galaxy S係列受到了人們的青睞,成為代表時尚的高端消費品。三星在電視領域更是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世界保持領先地位。
三星電子產業在國際市場獲得的成功向世人證明了一件事情:當年,三星集團業務上麵的選擇是正確的,李健熙的決斷是正確的。
假如,當年的李健熙沒有力排眾議,堅持自己的商業眼光,三星集團也不可能在業務方麵有如此成功的轉型。
在標榜高科技的現代社會裏,如果三星集團不在核心技術領域做出成績,它很難會有現在令人矚目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