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親王的反攻(1 / 1)

皇帝自己選奴才一事,在禮節上有些不合體統。光緒今年13歲,練練手,培養經驗,也說得過去。

慈禧打仗鑼鼓的宣布皇帝親自選奴才,明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借機了解各個派係的力量,甚至如果時機成熟,也不妨鏟除恭親王一係。至少是與恭親王決戰的最後一次試探。

恭親王明白,今天如果讓慈禧看到有鏟除他的希望,將是滅頂之災,一慈禧的狠辣,高超的眼光,再也沒有機會拖到光緒成年,意味著,他的倒台,。

今天是生死戰,必須迎上去,退則死,迎上去,還有一絲希望。

恭親王向他的他的弟弟醇親王那邊看去,眼神中富含深意。然後出列,向太後湊到。

“太後,皇帝親自選奴才的確有些不合規矩,但是皇帝今年13歲,按列祖列宗的規矩,皇帝在14歲執掌大權,乾坤獨斷。但是光緒帝一直都是在學習四書五經,為從真正的接觸過國事。所以為了讓皇帝快速的而穩健的接受國家大權,提前支持事情,也不為不可,有內務府的協助,太後的監督,朝臣的幫助,皇上能夠圓滿的完成選拔奴才一事”。

慈禧立刻臉色就就變難看,恭親王出手了,一擊即中他的要害。恭親王是在說一則,太後為皇帝親自選奴才一事大張旗鼓的拿到朝堂上來講,險惡用心,至皇帝於危難之間,一旦出什麼閃失,皇帝的顏麵將完全喪失。二則想稱孤道寡,將皇上看成傀儡的節湊,太後本來是替皇帝執掌大權,應該時刻以培養一代明君為己任,是可以保護皇帝為己任,慈禧的表現確實不以為然。三則向皇黨傾向皇帝的官員說明,皇帝今年13歲,明年將是親政的年紀,如果今天不將慈禧的囂張氣勢打壓下去,皇帝親政路將變得很艱難。四則向皇族說明,慈禧有違祖製,竊奪皇權的嫌疑。

醇親王閃過一絲猶豫後,堅定地站了出來。

“臣讚成”。

然後低著頭,不看慈禧越來越難看的臉色,一副聽天由命的架勢。他是沒辦法,六哥這是將身家性命壓上去了,與慈禧公開決裂的表現。今天是他最後的機會,如果今天還是沒有將慈禧打壓下去,將再也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並且慈禧的實力也沒有達到將兩個王爺幹掉的程度,失敗的下場,最差也僅僅是格職回家,最少還能保留爵位。對於皇帝兒子的愧疚湧上心頭,對於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生活,無限的怨氣悲催充斥著腦海。

翁同和決然的臉上閃過一絲希望,緊隨醇親王之後,決然地站出來。

“臣,複議".

他知道,今天不管失敗了還是成功,都要被打壓,但是成功能將打壓的時間延後,之後的日子,將是太後和恭親王的角逐,皇帝還有翻盤的機會。但是今天不出來表現一下,皇黨的態度,將人心喪盡,沒有誰還會給皇帝賣命。並且心裏還有這一絲成功的妄想。

榮祿猶猶豫豫,臉色不斷的變化,最後,咬咬牙站了出來。

“臣,複議”。

臉上布滿著詫異和苦澀,詫異自己為什麼,就鬼使神差的站了出來,剛才碰到鬼了嗎?同時滿腦子苦惱,今天將可能萬劫不覆,這算是為皇帝精忠嗎?媽的,還有成為忠臣的一天。

各個皇族成員紛紛複議,激情高昂,好像想讓慈禧看到他們的力量,臉露氣憤。慈禧今天做的太過分,並且或多或少有著竊奪皇權的心思,今天一定要將這種心思打壓下去。

恭親王、醇親王、皇黨,內務府紛紛跟上。

“臣等,複議”。

恭親王的派係知道,今天是生死搏殺,成則富貴在天,敗則削官去值,可能會被流放,甚至抄家滅族。但是不能不上。政治上2麵三刀,是死得最慘的,2邊都不待見,都惡心厭惡。並且恭親王輸了,還是棵大樹,雖然大樹沒了營養,但是也不可能就怎麼死掉。

醇親王派係猶猶豫豫,勉勉強的的跟上,他們過慣了軟骨頭的生活,慈禧所什麼就是什麼。今天王爺怎麼敢和太後叫上板,感到很詫異,最後沒辦法,隻能猶猶豫豫的跟進。

皇黨則是熱血沸騰,他們都是儒學教育出來的死忠,對於君臣父子這一套思想已經容入到骨子裏去了,對於平時慈禧的囂張霸道,他們是沒法說,今天給拉他們機會,一定要讓天下看看儒學的力量。我們才是死忠,我們將流芳千世。

內務府確實三三兩兩,意見不同。隻有幾個愣頭青才跟上內務府大總管的腳步,複議。在內務府幹的人,對於太後的心狠手辣,那是知之甚深。心裏冒著寒氣。對於上司榮祿驚天的表現。有的迷惑,有的心栽了勒惑。

中間派則不致一詞,看著那大片的人跪倒,顯得很尷尬。

慈禧的後黨則是看著慈禧那駭人的眼神,充滿著無助。他們不能對那道聖旨,有任何評判,因為太後自己同意了。又不能對恭親王發表批判。這樣可能將慈禧擅權這種隻能暗地裏說的事情,放到明處,這可是犯忌諱的是,兩麵都不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