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赤壁之戰”充分展示出諸葛亮的“智絕”——舌戰群儒,智激孫權和周瑜,草船借箭,定計火攻,七星壇祭風,智算華容。相比之下,宏才偉略的周瑜卻成了諸葛亮的陪襯,最終在遭遇蔣幹中計、苦肉計被諸葛亮一一識破並在計奪荊州中又三次中計,以致氣絕身亡。不甘心失意的周瑜在臨終前隻能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
此後,這一詞語便成了熟典,被廣泛用來形容某一競爭領域裏遭遇強大對手的無奈。比如,羽毛球界的林丹和李宗偉,乒乓球界的鄧亞萍和喬紅,前者以強悍的超人天賦和優異的非凡表現壓製後者多年,令其久久不能翻身,隻好淪為“千年老二”。
在電子產品領域,三星和蘋果之間就形成了這樣的殘酷競爭關係。在李健熙的帶領下,三星表現出韓國式的血性和果敢,竟然敢於向曾經的合作夥伴蘋果公司叫板,企圖從對手那裏分得一杯羹。狠狠地咬了“蘋果”一口之後,李健熙和三星徹底激怒了喬布斯、庫克。偉大對手的存在隻會逼迫自己盡快成長,對於三星和蘋果來說,同樣如此。二者都是業界中響當當的偉大企業,正是因為對方的存在,互為坐標和參照物,才能反襯出彼此的偉大。
2014年7月,三星新款平板電腦的電視廣告詞是這樣寫的:“敢不敢讓你的平板電腦和TAB S一較高下。”言辭中分明具有了刀光劍影的挑釁意味,明眼人一看便知其矛頭指向為亦敵亦友的蘋果公司。2011年3月,在iPad 2發布會現場,拖著病軀的喬布斯就曾對三星冷嘲熱諷,公開揶揄三星是“盲目跟風者”。在一個名為“2011,山寨年”的幻燈片中,三星被擺在最中間的位置,言下之意十分明顯。
可以這麼說,曾經作為合作夥伴的三星,在為蘋果提供了多年的關鍵核心零件的同時,一直不曾忘記蟄伏,蓄勢待發,並伺機反攻。盡管諾基亞、摩托羅拉是多年的老大,蘋果手機也開創了智能手機的先河,但三星依靠田徑長跑比賽中的貼身跟隨戰術,硬是將對手一一地甩在了身後。作為一家業務龐雜的公司,三星每進入一個新領域,都比競爭對手晚:家電業務比鬆下晚了51年,半導體業務比英特爾晚了10年,手機業務比諾基亞、摩托羅拉等也晚了不少年,但都後來居上,並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靠的就是那種誓做第一的血性。並且,在與蘋果的糾纏中,三星並不是一味盲目地跟隨,它利用自己的靈活度,避開與蘋果的正麵衝突,抓住蘋果的產品空白期,為自己的產品贏得機會。比如iPhone 4S與iPhone 4的發布時間間隔長達16個月,三星就利用這段間隙,推出了GALAXY S和GALAXY SⅡ,充分填補了市場空隙。除此之外,三星的差異化戰略大獲成功,比如蘋果推出iPhone 4後,三星啟動“大屏戰略”——上市的GALAXY SⅡ、Nexus、GALAXY Note的尺寸從43英寸到53英寸不等,得到了市場的認可,GALAXY係列手機也獲得了與蘋果完全不同的擁躉。
三星表麵上跟其他日韓企業一樣謙恭,但骨子裏卻透露出倔強,能將每一件事很好地貫徹下去。在消費電子領域,三星首先學習的是索尼;物流管理方麵學的是玫琳凱;庫存管理的學習對象是聯邦快遞。——這種攻擊意味十足的血性,或許與“大韓民族”的民族性格有關,但毋庸置疑,這種精氣神也幾乎成為整個三星的企業文化。作為韓國著名的家族企業,三星的成功自然與李健熙這樣一個充滿鬥誌、永不服輸、善於學習和改革的領頭羊密不可分。在諸強環伺的商場上,如同馬拉鬆賽跑,采取尾隨跟跑戰術,需要的是極大的韌性和耐心,因為隻有你瞅準機會,才能在對手晃神的時候一舉超越他。當然,這種不服輸的血性源自秉持“要做就做第一,不然就退出”的三星開創者李秉喆,並在李健熙多年的堅守之下,很有可能在三星未來的繼承人、李健熙之子李在鎔那裏繼續發揚光大。當這種渴求偉大的精神成為一種習慣,三星怎麼不會成長為一個讓對手懼怕和敬仰的偉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