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幫”。
政治流氓,文痞,
狗頭軍師張,
還有精生白骨,
自比則天武後,
鐵帚掃而光。
篡黨奪權者,
一枕夢黃粱。
……
沉寂多時的著名學者、詩人郭沫若,躺在醫院病床上憤筆疾書的這一首《水調歌頭》,在1976年金秋的神州大地上廣為流傳,充分表達了億萬中國人民對“四人幫”的仇恨鄙視和他們被粉碎的歡暢心情。長安街上的紅旗鑼鼓、萬人遊行,千家萬戶高舉酒杯的歡宴,以致鞭炮和酒類一時為之一空,顯示了廣大群眾對又一群醜類傾巢覆滅的歡慶心聲。這些是經曆了那個大動亂年代的人所終生難以忘記的。
最早提出“四人幫”這一名稱的是毛澤東。他在1974年7月1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批評江青說:“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呢。”1975年5月3日,他又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批評江青:“不要搞四人幫,你們不要搞了,為什麼照樣搞啊?為什麼不和二百多的中央委員搞團結,搞少數人不好,曆來不好。”不過,從毛澤東的批評可以看出,在他心目中的“四人幫”隻是搞少數人的小宗派的意思。同後來把“四人幫”定性為反革命陰謀集團,其性質是有根本區別的。這是需要先弄清楚的。
那麼,被稱為“白骨精”的江青、“狗頭軍師”的張春橋、“政治流氓”的王洪文和“文痞”的姚文元,都是些什麼樣的人,他們怎樣爬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位,又是怎樣結成“四人幫”為非作歹,妄圖篡奪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權,又是怎樣被黨和人民一舉粉碎並被永遠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這些就是這本書要向讀者們講述的真實的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