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投資,不代表投資風險。僅僅是私人交情並不能讓投資方立刻對項目拍板,就在那次偶遇之後,林小姐很快就派一個代表團到杭州做考察,也就是盡職調查。
蔡崇信很快把這一情況反饋給馬雲,告訴他高盛的投資“可能有戲”。然而,這也僅僅是可能而已,馬雲也不能抱太大希望。何況那個時候的阿裏巴巴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生死攸關的時刻,說“病急亂投醫”有些不恰當,但用“四處撒網”來形容還是不為過的。
離開香港,蔡崇信又和馬雲一起飛到深圳,當然,還是為了找投資。
在深圳,馬雲他們接觸了一家頗有名氣的投資商,而且已經談得差不多了。但是他們倆都比較“挑食”,總覺得那個投資人有點不合他們的胃口。遲遲沒有簽約,他們覺得還是應該慎重,所以決定回去好好商量一番,第二天再作決定。
無巧不成書,就在他們二人那天晚上回酒店的時候,意外地收到了一件讓他們感到驚喜的禮物——來自高盛的傳真。
盡管蔡崇信自己也就是那麼隨口一說,並沒抱太大希望,但林小姐是個做事極其認真,也很果斷的人。她派出的考察團,到杭州作了盡職調查之後,寫了一份調查報告,對阿裏巴巴讚揚有加,尤其是其充滿活力與戰鬥力的“瘋子”團隊。林小姐很高興,把這些信息報告到總部,高盛的高層也對投資阿裏巴巴產生了興趣。
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不得不承認一點,高盛的投資風格總體上說還是相對保守的。在這份傳真中,高盛方麵提出了一些投資阿裏巴巴的具體條件,比如股份等問題。
客觀地說,相比馬雲和蔡崇信當時正在接觸的那家投資公司,高盛的要求的確要苛刻許多。而且,高盛開出的500萬美元並不是和阿裏巴巴談判的投資商中最多的,它們開出的條件也並不是最優越的。但是,以高盛的國際背景和在投資界的地位,能讓它成為原始股東,對阿裏巴巴發展自然是長期有利的。因為高盛是美國有名的投資公司,也有長遠的戰略眼光,無論是對阿裏巴巴將來開拓海外市場,還是做長遠的戰略規劃都有更大的優勢。
而且,相比國內的投資者,高盛等投資機構顯然更符合馬雲的要求。事實上,在天使基金注入阿裏巴巴後,投資者們秉承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決不幹涉經理層對公司的運作。這才是馬雲想要的,這才可以讓他“放手帶領那幫人大幹一場”。於是,蔡崇信和馬雲商量了十多分鍾以後,就給高盛方麵回了傳真,接受對方提出的條件,同意合作。
1999年10月,由高盛牽頭,包括富達投資、Invest AB和新加坡的政府科技發展基金在內的一批投資機構,聯合向阿裏巴巴注入了首期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這就是阿裏巴巴發展史上的第一筆天使基金,堅冰終於融化!
然而,在天使基金的股東名單中,赫然可見一個公司的名字——Invest AB。這正是財務官蔡崇信原來的“東家”,怎麼會那麼巧呢?
不是巧合,實為天意。原來,在得知蔡崇信要離開香港而加入中國內地的網絡公司時,在明知挽留不住的情況下,為了表示對他的無比支持,Invest AB亞洲區總部很快就作出決定:投資蔡先生的阿裏巴巴!
用中國的古話說,這就叫“扶上馬,再送一程”。
在此時業界和輿論看來,Invest AB此舉無異於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然而,外界不會預料到,Invest AB在無意之中竟犯了一個無比美麗的“錯誤”——他們今日之微不足道的本錢,將在幾年之後得到高達數十倍的投資回報。
四、“巨人的握手”
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度,一個是中國的“拿破侖”,一個是日本的“.com先生”,卻有著極其相似的成長經曆;他們在資本價值鏈的兩端,一個是地地道道的企業家,一個是徹頭徹尾的資本家,卻有著獨立於利益之外的特殊交情,用馬雲的話說:“我們是一輩子的朋友,早就注定了的。”
為什麼?因為英雄惺惺相惜:馬雲讀懂了這個日本投資家的“大智若愚”,孫正義看透了這個中國企業家的領袖氣質。
對馬雲和阿裏巴巴而言,孫正義是個大恩人,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依然對他不離不棄;對孫正義而言,阿裏巴巴是他的又一部“傑作”“力作”(上一部是楊致遠的雅虎公司),馬雲是他相中的又一匹“千裏馬”。如果非要談及他們的個頭,我們更願意用這樣的讚美之詞——“濃縮的都是精華”;如果非要用最簡約的詞語來描述這兩個重量級亞洲人的相遇,我們姑且稱之為“巨人的握手”。
1.北京來了位神秘人物
1999年10月27日,也就是高盛的天使基金正式到位的第二天,馬雲接到一個朋友從北京打來的電話。這個朋友叫古塔,是個印度人,跟馬雲有頗深的交情。
在電話裏,古塔神秘兮兮地說:“Jack,北京來了個神秘人物,你一定要見一見,對你的公司發展會有很大幫助。”
馬雲很好奇地問:“什麼神秘人物?是誰啊?”
古塔神秘地說:“現在還不能告訴你,等你來了再說,Jack,機會難得,你一定要來啊!”